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区县动态

区县动态

“项目为王”蓄能高质量
——三河聚力聚焦项目建设打造跨越发展新高地

2021年04月17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王洋洋 字体: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基础性、关键性的一年。三河市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引擎,立足市情谋项目、凝心聚力抓项目、跟踪服务保项目,一大批重大项目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为全市加快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2020年12月23日,计划总投资10亿美元的华平新宜银河二号华北智慧智能产业基地项目,经过大半年的持续跟踪对接终于落地燕郊高新区,成为三河历史上引入规模最大的外资项目。

同样落地燕郊高新区的总投资31.5亿元的陆道培医院项目,在前期顺利解决了项目选址等问题后,计划于今年三季度全面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年营业收入将超20亿元,实现利润2亿元,上缴税金超亿元,吸纳就业1450人。

“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这是三河市以志在必得的意志抓项目的生动实践,也是该市持续加力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抓项目建设,提振的是信心,凝聚的是力量,赢得的是未来。近年来,三河市委、市政府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坚定不移把增投资、上项目作为根本抓手,唱响“全民抓经济、集中精力上项目”主旋律,以科创园为主要载体,写下了三河市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浓墨重彩一笔。

数据显示,三河市投资亿元以上的产业和5000万元以上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共57项,今年计划投资77.3亿元。其中,产业项目37项,今年计划投资69亿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共20项,今年计划投资8.3亿元。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正在为三河储备潜能、集聚后劲,撑起新一轮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脊梁”。

协同作战、加速跑办,以志在必得的决心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

毋庸置疑,招商引资难,招产业项目更难。但“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惧。”三河市强化使命担当,把“想招商”“会招商”结合起来,聚焦关键节点,精准施策发力,变“等商上门”为主动出击。

2019年8月,新宜中国并购三河市龙瑞物流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建立新宜燕郊现代供应链产业园并于当年12月开工建设。2020年3月份,一次入企帮扶时,燕郊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获悉新宜中国有意在北京周边选址投资建设华平银河2号项目。

机遇摆在眼前。为促成项目落地,三河市委、市政府和燕郊高新区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新宜中国深入沟通,双方终达成合作初步意向,项目选址齐心庄镇,迈出了燕郊高新区建设区外园的第一步。

“齐心庄镇新址属未开发区域,基础设施配套薄弱、无产业项目,投资方对项目落地信心不足。”燕郊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投资方的疑虑,高新区根据尽职调查清单列出的40余项问题,一个一个拉出解决方案,一项一项作出具体承诺,用真心和诚意坚定了投资方的信心。为最终确定项目内容和产业定位,三河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考察新宜总部以及其投资的项目和产业园,双方对协议反复修改30余次才正式签署。在后续的供地保障上,区、镇和市直部门协同作战、无缝对接,以最快速度实现了土地挂牌出让。

一个项目从意向到落地,三河市各级干部及招商专班不放弃、不言败、不服输,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下心思,凝心聚力抓对接、强服务,最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生动演绎着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推动经济大发展、大跨越的“速度与激情”。

无独有偶。陆道培医院项目落地燕郊,靠得正是三河上下只争朝夕上项目的精神、百折不挠抓招商的毅力。

陆道培医院项目投资31.5亿元,总建筑面积19.4万平方米,新设总床位800张,主要建设多功能现代化医疗楼宇及行政综合办公区、医学实验中心、配套服务楼宇、专业研发楼、地下配套设施及停车位。

项目推进过程中,燕郊高新区在现有多块存量土地中为项目选址未果。其中,在敲定京龙管道地块时,高新区招商人员赴京与京龙负责人相见未成后跟飞南京,在南京初步面谈后,又于当日深夜飞赴其银川总部与其他董事会成员进行沟通,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不放弃,“盯”到底。为避免项目迁移外地,燕郊高新区不得不在存量土地之外重选一处新址,但所选地块规划用途与项目内容不一致。迎难而上,破解瓶颈。他们积极主动多次赴京与燕郊组团规划编制单位中规院沟通协调,在组团规划备案前完成了对选址用地的规划调整。同时,多次赴省厅沟通协调,将项目用地纳入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并成功获批。今年三季度,陆道培医院项目计划全面开工建设。

项目建设是经济增长的源头活水。如今,在三河市,项目建设已经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市上下工作重心向项目靠拢、资源要素向项目集聚,项目攻坚力度空前、举措创新,带来项目建设捷报频传、亮点涌现。今年一季度,三河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04亿元,同比增长8%,较去年同期提高17.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速2.1%。

今年,三河市大力实施“高质量项目建设年”行动,推进增材制造产业园等20余个项目加速建成投产,确保美国华平智慧智能产业基地(银河2号)等30余个项目开工建设;助力同飞制冷二期等6个在建项目竣工投产,申江万国三期等8个项目实现开工。推动民营经济“二次创业”,鼓励推动传统企业建立研发平台,做精细分市场,向数字、智能、绿色化发展,向产业链高端转型。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精准出台服务业扶持政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

“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全面提速产业向园区集聚步伐

开发区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近年来,三河市以用地保障、土地开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重点,着力推动开发区的功能拓展,倾力打造项目集聚的“洼地”、产业发展的平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如今,园区内企业你追我赶、马不停蹄,项目建设热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秉持“一切为了项目,一切服务项目”理念,三河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各类要素向开发区集聚。坚持合理、节约、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2020年12月,三河经济开发区成功调整规划范围,成为全省19家申请规划调整的开发区中唯一一家获批的开发区。调区后的三河经济开发区新增工业用地约5000亩,有效缓解了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

以“亩均论英雄”,三河加快推进“腾笼换鸟”,逼出土地“含金量”。

坐落于燕郊高新区的裕泰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今年5月底竣工投用,已引入各类企业25家;二期计划2023年10月竣工交付。届时,可实现年营业收入不少于20亿元,带动就业岗位3000余个。

产业园的前身为裕泰纺织机械生产项目,是一家从事成套纺织印染机械生产销售的传统产业,企业效益连年下降,多处厂房闲置。2019年,政府连线搭桥,燕郊隆达公司对该项目整体收购,作为盘活闲置工业土地、产业转型升级改造试点,建设裕泰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科技智造与文创产业聚集的科创型产业高地。

在三河,像裕泰文化创意产业园这样的“腾笼换鸟”,依托科创园建设激活空间资源的产业转型案例还有很多。该市充分挖掘科创园空间集约、配套完善优势,积极引导19个科创园围绕“3+3”现代产业体系开展精准招商,实现集约发展、专业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宏祥军工等8个科创园建设步伐,为承接北京优质产业转移打造更加多元化、专业化的载体和平台。

在做好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提升的同时,三河市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制定出台更多普惠性政策和专项扶持政策,建立政策更新调整机制,更加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助力项目落地;与驻三河中直单位携手共建,发展总部经济;在引入军民融合企业、500强企业、大型央企京企及跨国公司上实现新突破。

创新驱动、赋能增效,让科创园提质升级蓄势“腾飞”

塔吊旋转、热火朝天,建设者正加紧进行基础设施和主体结构施工……在三河市总部经济类科创园之一的中冶总部基地项目,施工方正抢抓建设“黄金期”快速有序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极大促进三河市总部经济发展,为该市带来全新的创新发展模式。

开足马力、加紧生产,一批批“新鲜出炉”的产品源源不断发往北京及全国各地……在三河市科技创新类科创园之一的兴远高科产业园,各企业发展的脚步马不停蹄。产业园现有98家常驻中小微型科技企业和创业团队,是三河市小微企业孵化培育服务机构的标杆。

时下,蓬勃发展的科创园,正在成为三河市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三河紧邻北京城市副中心,具有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天然优势。发力产业园区发展能级提升、助推产业转型已成为三河上下的共识。该市秉持“北京研发,三河转化”的理念,以科创园建设为抓手,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迈出了打造“三个走在前列”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新步伐,闯出了环京县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目前,三河市已初步形成八大类27个科创园,其中,已建成科创园19个,累计入驻科技型企业781家,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占比超过61%。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92.6亿元、利税18.2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27.2%。正在加快建设科创园8个,建成后可再承接北京科技型企业500家以上,吸纳就业人员8000余人。

“我们是仪器类制造企业,对厂房没有要求,但配套服务、创新环境和交通条件一定要好。”2016年入驻兴远高科产业园的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涛说,公司入驻产业园后,生产面积扩大一倍多,4款原子荧光光谱分析仪器新产品得以顺利生产,销售收入由七八千万元提高到了1.5亿元。

在科创园建设中,三河市出台27项惠企政策,构建“奖补+扶持+引导”的“三合一”政策体系,“1+1>2”的成效凸显。下一步,三河市将通过引导现有科创园能级提升、打造升级版科创园、盘活整合闲置低效土地打造政府主导型科创园、打造专业招商团队等方式,加快科创园提速提质、赋能增效,助推科创园集群在三河大地加速崛起。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