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进行时
标本兼治除旧貌 乡野大地换新颜
——我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天蓝、地绿、水清、村美……如今,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廊坊乡野大地正悄然发生着可喜变化,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行走在三河市燕郊镇西柳河屯村,房前屋后的柴堆砖垛、“外挂式”厕所不见了踪影,村中道路硬化100%,村街外墙30余处以山水、花鸟、竹木等为主题的艺术涂鸦既陶冶情操又赏心悦目,文化长廊古朴美观,村民活动中心成为村民每日“打卡地”,“西柳书院”建设快马加鞭……通过人居环境整治,西柳河屯村变美了、亮了、干净了,百姓的笑容也多了。
近年来,我市围绕“全域覆盖、连片示范、提升水平、打造精品”的思路,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基础工程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全市上下精心组织、统筹联动、强力推进,圆满完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目标任务。
统筹推进,补齐短板,优化人居环境
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等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基础工程,积极谋划、强化举措、补齐短板,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
“路宽了,广场建起来了,旱厕也被水厕取代了,村民们清扫院落、修剪花草,人人为了争取‘美丽庭院’而忙得不亦乐乎。我们觉得生活可带劲儿了。”安次区北史家务镇刘各庄村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美丽村庄。村民郭书旺高兴地说:“家里现在通了燃气,又用上了冲水马桶。拆了旱厕,异味没了,苍蝇没了,家家户户设置了卫生间,洗澡、上厕所既干净又方便。现在的生活越过越好。”
全市坚持“小厕所、大民生”的指导思想,提出尊重农民意愿、应改尽改的工作目标,先后九次对10个县(市、区)改厕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确保消盲区、全覆盖。对列入改厕三年任务的厕所坚持做到退街、进院、入室,夏防蝇、冬保温。对往年已经改造的村进行查漏补缺,改造升级,鼓励硬化厕房地面、粉刷墙体,实现方便使用、干净美观。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厕所改造66万座,大厂、香河、固安三个一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其余二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
结合村庄清洁行动,我市全面开展“五清三建一改”活动,彻底解决私搭乱建、侵街占道顽疾,推进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清洁、村庄周边清洁延伸,推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和美丽庭院建设,确保洁净常态化,美丽再升级,精品出特色。全市3055个村庄完成“五清三建一改”,所有行政村完成主街道硬化,完成村庄绿化9.78万亩,建设美丽庭院55.3万座,全市村街全部实现亮化达标,村街地面标志全部设置完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围绕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目标,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城镇周边村街,就近纳入城镇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其他村街,以生活污水为主的住户,有序建设庭院式人工微型湿地,同时结合实际鼓励采取集中处理、联户分散处理等方式,确保生活污水不出户、不上道。在此基础上,着力落实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费用、运行人员、管护人员。全市已完成1200个村庄污水治理,1863个村庄污水管控任务。
在精品村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聚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原则,每县(市、区)建设一个30村以上、成方连片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区加大沿线村街改造提升,同步推进沿路环境深入整治,推进多层次绿化,打造休闲景观节点,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风景线。目前,全市启动建设10个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10条精品观摩线,示范带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体上水平。
探索创新,破解瓶颈,全域系统整治
我市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坚持全域治理、全域突破、全域提升,针对难点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强大助力。积极探索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确保有人管、有钱维护,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长效保持。
“过去村里‘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好了,大街环卫工天天打扫,垃圾每天往外运,污水直接排到下水道,我们村里干干净净。”安次区刘各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瑞华说,2020年完成村里最后的四条道路硬化,污水管网也全部完成铺设,私搭乱建被拆除后规划成村里800余平方米的游园,村民农闲时打羽毛球、下象棋、跳广场舞有了好去处。
安次区将所有村街的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清运,城乡建筑垃圾清理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北京惠丰清轩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达到网格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全覆盖。厕所改造在全域推进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法,推进后期管理维护,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保证实用、好用、耐用。
为破解各类垃圾出口问题,我市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优秀经验和做法,在全市范围科学布局终端项目建设。霸州市投资6.2亿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达12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从源头上解决了全县域垃圾终端处理难题。三河盈盛生物科技规模化天然气项目,以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工艺,实现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人畜粪污等各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一期工程可处理农作物秸秆11万吨、畜禽粪便2万吨、年产生物天然气357万立方米。大厂建成了占地面积约为440平方米的粪便无害化处理项目,通过固液分离+絮凝脱水+臭气处理工艺,日处理粪便50吨。文安县依托果园、林地、设施农业等,在田间地头建设2处容积为100立方米的农村厕所无害化粪污处理集中式收集池,统一购置大三格式玻璃钢罐体,出粪口配套分离器、储污罐、潜水泵等设备,对粪污进行二次发酵,符合标准还田,实现了厕所粪污的资源化利用。
高位统筹,层层推动,强化支持保障
我市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高点站位、层层推动,从机构保障、工作谋划、指导推进、队伍建设等方面大力支持,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形成了上下左右衔接顺畅的工作体系。
自工作开展以来,研究制定了《廊坊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廊坊市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等40余个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文件,对总体工作作出部署,对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村庄清洁行动等重点任务进行明确,提供指导。2020年,为推进厕所改造工作再上新台阶,又组织市县两级负责同志赴邯郸市实地察看农村厕污综合治理和改厕台账管理,推进全市改厕工作规范化、系统化。
市人居办会同市住建局对涉及全市的垃圾进行了专题调研,摸清工作现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垃圾治理机制,在全域范围内推广垃圾治理PPP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村里的水、电、路、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全部完善,村民也自觉把垃圾进行分类,正使用的农机也聚集存放,现在村里的环境、卫生都得到了改善。”文安县德归镇王黄甫村村主任说,如今,走进王黄甫村街道,硬化的水泥公路穿村而过,只见满目苍翠、绿树参天,空气清新、环境宜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文安在全域建立起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PPP模式,95%以上村街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投入240万元的餐厨垃圾处理场已建成投用;70个村街推行了垃圾分类。
据悉,各县(市、区)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一类县大厂、香河、固安基本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覆盖,二类县三河市、广阳区、安次区、永清县、霸州市、文安县、大厂县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市在安次区、霸州市2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使用的基础上,又推进6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全部建成后,将最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闭环管理。此外,全市已经建成和在建的有2座建筑垃圾消纳场、5座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医疗废弃物处理厂等,这些终端处理设施的建设,将大范围的解决各类垃圾“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