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让就业渠道平稳通畅
“我在爱民东道街道办事处工作,每天按时上下班,有固定收入,挺好的。”去年,王梦雅大学毕业后,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就业严冬,她先后在廊坊、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地参与多场求职招聘活动,因专业限制或工作经验不足等原因未能实现就业。
偶然间,王梦雅看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发布的信息:招聘2020届高校毕业生临时公益性岗位。2020年10月,她顺利通过面试和资格审核,成为爱民东道街道办事处一名工作人员。
作为一座紧邻京津的城市,廊坊的就业压力并不小。2020年,我市明确把稳促就业放在“六稳”“六保”工作首位,千方百计保居民就业,大力开展云招聘、云服务,尽可能为各类就业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我市以就业促进工程为引领,以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为目标,“硬招、实招、新招”频出,全力推进援企稳岗、保就业各项工作,以就业之稳确保经济之稳、社会之稳、人心之稳。
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83万人,完成省下达计划10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继续保持较低水平。
受疫情影响,2020年就业工作内容与往年相比较为复杂多样。我市从稳岗位、保重点、兜底线等方面精准施策,相继出台稳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稳就业等30余项政策措施,扶持对象覆盖城乡各类就业群体。
2020年以来,我市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重点就业帮扶群体,因人施策、多措并举,积极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促进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等就业帮扶行动。全市共开发“三支一扶”岗位100个、临时公益性岗位490个,征集1000个就业见习岗位专项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
通过就业政策扶持、公益性岗位援助等,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线上、线下协调联动,特别是疫情期间,以廊坊人才网、廊坊就业网为载体,建成市县同步、互联互通的网络服务平台,高密度、广范围召开各类大型专题招聘会,搭建“互联网+岗位信息”平台,助力招聘企业和劳动者足不出户完成精准匹配,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全天候、无缝隙、广覆盖的公共就业服务。
大力推进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提高援企稳岗政策标准。适度放宽享受政策条件,扩大中小微企业政策受益面,将中小微企业补贴标准上调至上年度失业保险缴纳额的100%。2020年支出金额和覆盖范围均超2019年全年水平。
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重点任务为引领,强化激励政策支持,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提升创业规模质量,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全市创业就业服务人数2020年10月底已达10.96万人,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9亿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694人,带动吸纳就业2691人。
短评:
稳就业要打好“组合拳”
就业,一头连着企业运营、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社会,也是稳民生、稳人心,需要打好“组合拳”。
2020年以来,我市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更突出位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就业民生保障工作。
企业是实现就业的重要载体,稳就业关键在于稳企业。我市积极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落实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定额税收减免、担保贷款及贴息、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强化社保、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有效缓解稳岗压力和现金流紧张等问题,为稳就业蓄积源头活水。
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是稳就业工作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2020年,我市相关部门开展农民工“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复工服务,鼓励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优先使用贫困劳动力,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针对企业用工需求,组织高校毕业生参与各种招聘活动;鼓励机关事业单位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就业稳,人心安,信心足。我市用稳就业“实招”筑牢民生保障根基,形成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助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