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我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全省第一
12月28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0年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结果”新闻发布会,根据发布结果:我市平均分达到70.88分,超过全省平均分14.62分,位居全省第一名。固安县、三河市、安次区继续保持A类,其余7个县(市、区)为B类,在全省率先实现消除C类县。根据奖励规则,我市将获得县域科技创新跃升奖励资金1100万元。
科技创新是廊坊发展的强劲引擎,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廊坊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科技创新“两手抓”,将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跃升作为“三创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紧紧围绕“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这条主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连续两年,市政府将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跃升计划实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领导先后四次就跃升计划实施作出批示,要求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加快补齐短板,对标对表,实现上档进位。明确提出2020年消除C类县的目标,市科技局建立通报监测制度,将监测评价结果印发至各县(市、区),并协助剖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今年以来,市委重点工作大督查办公室对3个C类县(市)进行了工作督导,有力促进了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跃升。
与此同时,我市探索和实施市县对口帮扶机制。在工作中,实行市科技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包制,建立常态化推进机制,对照评价体系中创新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等重点指标,每季度跟踪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指标完成情况,逐项梳理研究存在问题,指导各县(市、区)固强补弱、增比进位。
为推动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跃升,我市着力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措施》等系列落地管用的科技创新政策。2020年,市财政安排政策性奖补资金1.37亿元,惠及企业和创新团队939家;设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京南科技成果转化等4个专项,其中安排1000万元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可折叠柔性AMOLED显示技术成果转化”等10个项目落地发展。
在此次评价考核中,香河县、霸州市、文安县实现由C类到B类的跃升,根本原因在于紧密结合实际、出台务实政策、全面精准落实。香河县主动查找科技创新短板,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全力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占比等主要科技监测指标大幅提升。文安县制定出台《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县级财政投入科技创新资金1692万元,主要用于奖励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积极推进京津冀协作、知识产权、科技特派员等工作。霸州市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型城市,先后出台《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霸州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保障。
创新带来生机,创新产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市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780家,总数达到8323家;312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推荐461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38家,市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总数达到750家;新增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总数达到16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孵化器3家、省级星创天地42家,全市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总数达到246家,在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从实验研发到孵化转化、生产销售的整个链条中占得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