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

让群众“菜篮子”拎着更舒心 ——全市便民市场提升改造纪实

2020年12月18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贾树敏 通讯员 李林壁 张景宏 字体:  

乐园农贸市场焕然一新,市场内分区合理,购物环境整洁(资料片)。 记者 贾珺 摄

市民在永兴路郁浓菜市场选购水果(资料片)。 记者 贾珺 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便民市场一头连着政府为民办事的初心,一头系着百姓的生活需求。

今年以来,我市把便民市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高标谋划、高效推进,全市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得到优化提升。

做好“加法”和“乘法”

12月15日上午,记者走进艾禾丰市场,柜台围挡风格统一,地面干净平整,LED照明灯既节能又明亮,厕所安装了除味和新风系统,功能分区更合理,配套设施更完备。

艾禾丰市场负责人冉光军说,今年,相关部门以“地不湿、无异味、菜安全、价公示、计量准、可追溯”为标准,投资近140万元对该市场进行改造提升,达到了“洁净、齐美、亮通”的效果。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安排部署,为擦亮农贸市场这张城市文明形象的名片,我市从主城区26家农贸市场中遴选出12家符合条件的市场,进行提升改造,使全市便民市场改造提升总量达到50余个。

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从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市场秩序、诚信经营等10个方面进行优化,以点带面促进市区市场整体上档升级。

“在便民市场建设中,我们坚持做好‘加法’和‘乘法’。在新建改建数量上做加法、基础设施建设品质上做乘法,让便民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增量、提质。”市商务局副局长刘国胜说。

百姓满意度“硬杠杠”

改造提升工程干得好不好,百姓最有发言权。

“以前是露天的,下雨天泥泞不堪。现在市场道路硬化了,还搭建了彩钢棚,瓜果蔬菜、粮油日杂种类丰富,买东西方便多了。”在北昌农贸市场,市民竖起了大拇指。

“这里环境好、设施齐全,还有蔬菜检测室,就跟进超市一样,让人买着放心、吃得安心。”在椿翮综合农贸市场,市民王女士说。

便民市场改造后,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丰富健康的放心食品,解决了百姓买菜难问题,还吸纳了马路上摆摊设点的商贩,为净化城市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王老板如今在蔬源批发市场经营一家蔬菜摊位,一年多前他是一个街边流动的商贩。“那时候,我每天都跟城管‘躲猫猫’,摊位不稳定,没有固定客户,冬天冷夏天热,可受罪了。后来,我在市场租了个摊位,再也不用东跑西颠,生意也比以前好多了。”说起这些变化,他的脸上露出笑容。便民市场改造提升后,环境变好了,到市场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跟王老板一样,很多经营户体会到市场改造提升带来的好处。

透过市民和经营户的言语,我们看到便民市场改造提升工程背后的民生属性。这一张张笑脸、一句句赞美的话语,是对这项民心工程的褒奖。

购物环境超市化,管理模式规范化。建设标准化便民市场,是便民市场新建、改造的“硬杠杠”。何为标准化?交易区布局合理、供排水设施完备、卫生消防设施齐全……与普通菜市场相比,标准化便民市场的建设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因此,在推进便民市场改造提升中,我市高点起步,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群众消费需求。

“软件”“硬件”齐提升

便民市场建设从选址、规划到建设、管理,涉及部门众多,是系统性工作,推进起来难度大、问题多。为此,我市专门成立了便民市场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成立专班。

各责任部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及时掌握全市工作动态,发现和解决问题,建立压力传导机制,逐级分解任务,确保便民市场建设顺利推进。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在奖补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突出市场化、多元化运作模式。

在抓好硬件改造提升的同时,各部门加强市场精细化管理,把文明创建指标与日常管理紧密结合,从亮证经营、明码标价、物品摆放、标签标识、环境卫生、持证上岗等各方面建立制度规范。

便民市场的“蜕变”,体贴着民意,凝聚着民心。通过实施便民市场建设工程,补齐民生短板,为市民提供干净、有序、安心的一站式采购服务平台,让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