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动态
文安:齐抓共管促发展 乡村振兴显成效
近年来,文安县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不断深化认识、强化举措,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8年开始,文安县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多个文件,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村生产力布局,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制度体系基本形成。2019年,被评为河北省“非贫困涉农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先进单位”。
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文安县以85个村庄为重点,开展“三清一拆”行动,共拆除私搭乱建、违章建筑3478处,累计清除垃圾堆放点1208处。建立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PPP模式,有效治理95%以上村街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处理场已建成投用并在70个村街推行垃圾分类。农村改厕1.8万座,改厕普及率为85%,12个乡镇建立改厕服务站。7472亩绿化任务完成率达105.3%,15个村完成村街美化整治。在沿雄安片区建设上,投入资金3866万元启动23个村街建设项目;在高速沿线建设上,30个村已完成“六集中、三建设、一提升”任务。
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截至2019年10月,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设置和折股量化、成立组织、赋码颁证、按人发放股权证六项重点改革任务完成率全部达到100%。清查账面资产15.81亿元,核实资产17.58亿元,增加1.77亿元;清查核实集体土地34.62万亩;清理规范合同373份,化解债权债务911笔1942.4万元;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8.58万人。今年4月,文安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6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典型单位”之一。
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完成4.6万亩“一减四增”调减任务,其中累计调减籽粒玉米6万亩,新增豆类、杂粮面积2万亩,新增薯类面积1.7万亩,鲜食玉米、青贮玉米面积超过4万亩,饲草面积增长近万亩,中草药、特用花卉面积达0.2万亩,高档苗木面积新增3.896万亩。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约40万亩,种植业规模经营面积约50万亩,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约80万亩,规模养殖场77个,养殖业规模经营率达90%以上。规模经营成为全县农业发展的引领和亮点。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全县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960余个,家庭农场600余家,其他主体20余个,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80余个,颁证新型职业农民796人,认定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县级农业园区5个;市级旅游示范点、村20个,采摘园2个,农业观光园区3个;创建部级示范养殖场3个、省级示范场3个、市级示范场12个;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3个、示范家庭农场34个。
2016至2020年共争取国家支持农业发展资金4.9851亿元,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5万亩,建设节水灌溉区1.96万亩,补贴购置农机具2648台套,农机深松补贴作业面积36万亩,实施季节性休耕19.8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80万亩,全县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生产水平显著提升。
“文安杂粮”成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文安红小豆”获批省地理标志产品。截至目前,认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龙头企业带动能力逐步提升,农业产业化高速发展。
下一步,文安县将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以“农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四大提升行动为主攻方向,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提高粮食作物、特色作物品质,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保持粮食面积稳定;采取“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整合散乱布局,推动特色农产品向聚集化、设施化发展,提高特色农产品竞争力,实现粮食和特色产业面积“双稳定”、品质“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