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动态
三河:聚焦协同创新 释放“协同红利”
实现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的协同发展,是历史赋予廊坊新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和着力点。近日,在三河市燕郊高新区的河北省重点项目——有研集团稀有金属技术创新平台项目施工现场,高耸的塔吊伸着长长的臂膀,不停地吊起钢筋、模板等建筑材料;地面上新铺设的钢筋骨架层层叠叠、密密麻麻。
“项目预计明年6月底竣工投产。”中建一局有研集团稀有金属技术创新平台项目技术负责人马广礼介绍,不久的将来,我国稀有金属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将在这里得以缓解,大批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高水平人才将从这里输送至全国。
紧挨创新平台项目的是同属有研集团的有研稀土高技术有限公司,于去年投产试运行。有研稀土依托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承担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为行业输送了众多人才,是稀土界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显示、5G通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有研稀土高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强介绍。
身为央企的有研集团不断将下属子公司落户三河,这是三河市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拓展与央企深入合作的关键之举和创新实践。今年,三河市上下一盘棋,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苦练内功、深挖潜能,不断加大与京企的对接力度,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持续发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加速向三河聚集,加快打造“三个走在前列”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的三河市发展动力愈发强劲。
据统计,三河市在连续两年的北京与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上共签约项目29个,投资额约211亿元。“今年1至8月份,三河新增市场主体和企业数量为1.1万户和4500户,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占20%,特别是中国中冶、中国兵器、京投、北环、北热等大型央企纷至沓来,三河市已成为央企、京企外溢的首选地和副中心彼岸总部经济聚集地。”三河市发改局主任科员张勇介绍,今年,三河市不断强化要素保障,相继出台《促进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重点企业落户及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9项政策,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走进中冶总部项目工地,现场正在进行土方开挖和桩基施工作业。“三河优越的区位和与通州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是中冶集团决定将总部、旗下轨道交通集团和国家级科创中心布局在此的关键。”中冶置业三河公司总经理焦富荣表示,后续其他子公司也将陆续入驻,形成企业总部在三河的集群布局,将极大提升当地城市功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协同发展赋能产业升级,交通一体化则让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更加“健壮”。
沿着燕郊镇域内的京唐城际铁路施工线路一路向南,每隔30多米就有一座墩身拔地而起;十余米高的墩身顶端,施工人员正在吊车的帮助下进行模板安装。京唐城际铁路是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的标志性工程。“目前,整个项目的线下工程桩基、承台已全部完成。预计2022年6月30日通车,届时,将打通北京通州区、廊坊北三县、唐山市、天津市宝坻区的城际通道,助力沿线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铁二局京唐铁路二标项目部安全总监华俊一介绍。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三河市全面发力,强基础、练内功,为区域协同发展铺路架桥。京唐城际铁路和地铁平谷线建设加速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高歌猛进;京秦、密涿高速顺利通车,正谋划与京平、京沪高速的对接互通,年底前可实现三河市10个镇“15分钟上高速”的目标。三河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体化的交通网络正在加速构建,交通实现深度融合成为现实。
推动协同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题中应有之义。三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拓展与北京公共服务共建的深度广度,让人民群众不断收获协同发展红利。
“住上暖屋子,心里也是暖的。”回想起近几年冬季供热情况,家住燕郊高新区的居民张芳连连称赞很温暖。2009年,隶属于北京热力集团的三河新源供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现主要承担燕郊高新区和三河东市区3232万平方米、近27万户的供热任务。“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管网建设和优化改造,保障居民供暖,在发展集中供热的同时,实现区域减排。在服务上严格执行集团‘接诉即办’工作标准,努力将一流的‘北京服务’带给三河人民。”三河新源供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红承表示。
为了让百姓享受到更多“北京标准”的公共服务,三河市加快“京标服务”的引入,积极与北控水务集团、北京排水集团和北京市政集团,就污水处理、排水管网建设、城市路网建设进行对接,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京B标准排放;与北京5所中小学建立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与北京工业大学等8所院校开展合作共建;与潞河医院、中医医院、胸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北京知名医院相继签订合作共建协议……眼下,三河市全域内环境、教育、医疗等人们最关心的公共服务水平正在加速提升,宜居、完善、便利的生活环境正在加速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