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

廊坊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09月18日 来源: 作者: 字体:  

  2007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围绕“项目质量提高年”各项部署,开拓进取,创新举措,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提速、质量提高、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绝大多数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

  发展提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83.4亿元,增长15%,超目标1个百分点,总量比2002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3.6%。全部财政收入完成95.6亿元,增长40.4%,超目标18.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4亿元,增长48.8%,超目标29.8个百分点,全部财政收入比2002年翻了一番半,年均增长26.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2002年的2.8倍,年均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6.7亿元,增长22.2%,超目标2.2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1%,比2002年提高12.6个百分点。

  质量提高。三次产业比为14.1:55.7:30.2,非农产业占比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比2002年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趋向优化。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0.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比2002年提高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79.5亿元,增长44.1%,其中实现利润55.3亿元,增长48.3%。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43家,高新技术产品441种,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5.4亿元,增长53.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降低4.4%,完成预期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4亿元,增长18.5%。

  后劲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5.9亿元,增长49.1%,超目标24.1个百分点,是2002年的2.8倍,年均增长30.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7.3亿元,增长59.6%,超目标29.6个百分点。实施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840项,同比增加599项,完成投资537.1亿元,增长52%。2003年以来累计实施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3572项,完成投资1433亿元。2005年以来争列省重点建设项目263项,占全省16.2%,争列数量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引进建设了富士康、华为、中兴、京东方、新奥太阳能电池、首钢(大厂)装备制造业基地等一批投资几十亿、上百亿的立市项目,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园区建设取得新成就,省级园区由4个增加到10个,总数居全省第一,每个县(市)都有了省级园区。实际利用外资34943万美元,超预期目标2443万美元。硬环境“十项工程”完工项目22项,完成投资24.6亿元,2003年以来累计实施建设项目213项,完成投资105亿元;市区“十件实事”完工项目30项,完成投资5.8亿元,2003年以来累计实施建设项目121项,完成投资17亿元。软环境十项工程涉及的行政效能、公共财政、科技创新、社会保障、金融支撑、信用体系、标准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和社会中介服务等体系建设均按照任务要求顺利开展,城市软实力明显增强。

  民生改善。“百姓急需、社会难点、历史欠账”三方面问题、18件实事取得积极进展,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75元,增长24.1%,超目标14.1个百分点,是2002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5599元,增长12.2%,超目标5.2个百分点,是2002年的1.4倍,年均增长7.6%。全市新增就业3.7万人,超目标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2%,低于控制目标2.3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85‰,低于控制目标0.65个千分点。社保体系逐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五大社保基金规模达到17元。

  2007年,一项指标未实现年初预期目标,即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5.2%,超出预期涨幅2.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受大环境影响,肉禽及其制品、蛋类、油脂类及粮食价格涨幅较大,拉动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

  总的看,2007年我市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态势良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但在发展中也存在和显现出一些矛盾和问题。从经济总量看,综合实力不强。从经济结构看,支柱产业不够突出,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从发展环境看,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在编制2008年计划草案时,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