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8年08月20日 来源: 市发改委 作者: 字体:  

(2016年2月18日霸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前 言

“十三五”时期是霸州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积极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等国家战略,是实现实力霸州、活力霸州、绿色霸州、幸福霸州的重要途径。按照中央、省和廊坊市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建议》,认真科学编写好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对于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各种发展要素、指导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共霸州市委关于制定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中共霸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结合霸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编制本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规划期为2016-2020年。

目 录

第一篇 抢抓机遇,增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1

第一章 新的发展基础 1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1

二、“十三五”面临的机遇 7

三、“十三五”面临的挑战 9

四、“十三五”展望 9

第二章 新的发展思路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基本原则 11

三、发展战略 12

四、发展目标 14

第二篇 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创开放合作新局面 16

第三章 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16

第四章 积极推动跨区域经济协作 17

第五章 积极引进经济发展要素 17

第六章 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18

第三篇 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激发转型跨越发展新活力 19

第七章 依托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科技高地 19

第八章 培育和集聚企业创新主体 19

一、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19

二、加大创新型企业引进力度 20

第九章 加快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 20

一、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20

二、加快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1

三、推进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建设 21

第十章 培育创新产业集群 22

第十一章 建设创新型人才高地 22

一、引进创新型高端人才 22

二、强化人才培养 23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23

第十二章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24

一、创新科技服务体系 24

二、推动知识产权战略提升 24

三、完善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机制 25

四、加大财政科技投入 25

第四篇 创建转型升级引领区,构筑新常态下产业发展新优势 26

第十三章 转型升级传统产业 26

一、加快钢铁产业升级 26

二、加快家具产业创新 27

三、打造食品产业集群 27

四、做大做强汽车产业 28

第十四章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29

一、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29

二、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 29

三、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30

四、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产业 30

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31

一、建设现代物流基地 31

二、打造商贸服务高地 32

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32

四、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 33

五、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 33

六、加速发展文化产业 34

第十六章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35

一、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35

二、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35

三、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36

第十七章 强化园区引领 36

一、建设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36

二、建设首都非核心功能集中承载区 36

三、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37

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37

五、建设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区中园 38

第十八章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8

第五篇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培育新型城镇化发展新高地 39

第十九章 构建大城区拉动的城市新格局 39

第二十章 建设双核驱动型城区 39

一、打造西部综合服务城区 40

二、打造东部文化特色城区 40

三、建设连接东西市区快速绿廊通道 41

第二十一章 建设特色节点城镇 41

第二十二章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42

一、重点推进连片建设 42

二、改造提升农村环境 42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43

四、建设特色文化村 43

五、培育新型农民 43

第六篇 创新投融资平台,建立资金支持新机制 44

第二十三章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44

第二十四章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44

第二十五章 创新社会融资方式 45

第七篇 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京南交通枢纽新支撑 47

第二十六章 建设便捷对内对外交通 47

一、打造京南交通枢纽 47

二、建设现代交通网络 48

第二十七章 积极发挥“互联网+”功能 49

一、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 49

二、完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 49

第二十八章 完善城市市政设施 50

一、推进给排水设施建设 50

二、推进供电通讯建设 50

三、推进供气供暖设施建设 51

四、推进环境设施建设 51

第八篇 建设京津生态廊道,打造绿色发展新霸州 52

第二十九章 加大环境治理 52

一、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52

二、加强水环境治理 52

三、开展城乡固体污染治理 53

第三十章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53

一、优化城乡生态布局 53

二、创建高品质绿色生态景观 53

三、加强水系修复 54

第三十一章 加强东淀湿地保护 54

一、制定湿地保护综合方案 54

二、加快胜芳湿地公园建设 54

第三十二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4

一、发展循环型产业 54

二、打造循环型园区 55

三、创建循环型社会 55

第三十三章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55

一、推进工业节能减排 55

二、加强资源保护利用 56

三、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56

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56

第九篇 坚持共享发展,构建幸福民生新体系 58

第三十四章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58

一、发展普通教育 58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59

三、重视学前教育 59

第三十五章 实施创业就业扶持工程 59

一、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59

二、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 60

第三十六章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60

一、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60

二、构建社会福利和慈善救助体系 61

三、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 61

四、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 62

第三十七章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62

一、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62

二、加强卫生急救体系 63

三、制定实施专项推进计划 63

第三十八章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64

一、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研究 64

二、打造文化体育品牌 64

三、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65

四、完善文体休闲设施 65

第三十九章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66

一、维护社会治安 66

二、保障安全生产 66

三、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 67

四、完善社会应急管理体制 67

五、实施消防公共安全保障 68

第十篇 完善社会治理,强化规划落实保障 69

第四十章 建设服务型政府 69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69

二、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70

三、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71

第四十一章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72

一、诚信政府建设 72

二、诚信企业建设 73

三、诚信公民建设 73

第四十二章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74

一、完善城乡居民自治制度 74

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75

三、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方式 75

第一篇 抢抓机遇,增强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第一章 新的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霸州紧紧围绕争创经济强市,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品质霸州三大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抓协同、治污染、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1.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经济发展稳步增长,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4.5亿元,年均增长9.7%;全部财政收入33.8亿元,年均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由132亿元增加到286.1亿元,年均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19亿元增加到161.8亿元,年均增长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62亿元增加到117.1亿元,年均增长13.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113元和13660元,年均递增9%、11.5%。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2.结构转型升级取得进展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0年底的6.0:65.2:28.8调整到2015年的5.2:61.9:32.9。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到6家,产值达到7.2亿元。农业品牌产品不断推出,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产品2件。鑫地美、金龙腾等现代农业综合体基本建成,全市现代农业项目总量达20余项。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增至59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提高到34%。工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先后建成投产,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持续下降。胜威轻量化循环型铝质食品包装制品生产技术流程上填补了国内空白,福兴BOPP薄膜生产项目成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镁合金高铁动车轻量化部件生产项目助推霸州产业结构升级。中国金属玻璃家具出口基地和国家级金属玻璃家具检验中心建设为产业升级提供了优质平台。河北省钢木家具产业技术研究院全面建成,霸州电化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镀铜生产线列入国家“十二五”环保示范项目,属国内首创。建成了河北省县级首家知识产权信息平台,专利授权量全省领先。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58家,2015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7家。实施“质量兴市、名牌兴企”战略,国家驰名商标6件,省著名商标64件。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金融网点不断增多,引进了张家口、沧州、光大等多家域外银行,旅游业接待人数持续增长,成功举办“2015京津冀游客河北名镇名村首游式”活动,形成了以文化为主导,以商务会展、商贸物流、金融服务、运动休闲、康体养生、文化博览等特色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十二五”时期连续举办全国最大的专业类家具展会中国胜芳国际金属玻璃家具博览会10届,有力带动了家具企业发展。2015年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胜芳)国际金属玻璃家具博览会,成交额达130亿元,创历届之最。

3.城乡统筹加快推进

高水平编制城乡规划,编制完成《霸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完成东西市区城市设计和29个村庄面貌改造提升规划,城乡规范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33.8万,城镇化率达到52.4%。工商联大厦、市二院迁建、城市公园、国际购物中心、民企总部等新城区商业建筑和公共服务机构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初步形成胜芳新城市东部中心。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建成了市区路灯调控中心和数字化城管中心,数字化网络监管实现西市区全覆盖。先后荣获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城市、省文明城市、省人居环境奖等称号。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成涉及7个村街的市级精品片区。省级重点村街实施厕所改建,铺设排污管网,建设文化广场,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置机制,荣获“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市”称号,胜芳镇、南孟镇荣获“省级环境优美城镇”称号。

4.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圆满完成校安工程,总投资4.9亿元,竣工面积43.2万平方米,工程量在廊坊各县(市)最大。市六小、东关小学教学楼投入使用,开发区幼儿园、胜芳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新改建工程稳步推进。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胜芳镇投资400万元建设启用了南北楼联合小学,投入658万元购置教学设备,6所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23所学校安装了安保设施,投资1580万元用于校舍加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廊坊四院完成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廊坊四院二病区一期主体工程、市二院门诊楼、医技楼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成功入选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胜芳镇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魅力特色古镇,胜芳镇、信安镇被命名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张家大院被列为河北省红色旅游景区。五年来,先后荣获省首批文化产业“十强”县、十大文化特色旅游名市等称号。建成海润门球基地、乒乓球训练基地、聂卫平海润围棋道场、游泳馆、荣高棠纪念馆等一大批精品体育场馆。2012年承办中国门球冠军总决赛,五年先后承办乒超联赛30场。海润门球基地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命名为中国门球研发交流中心,连续两届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5.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113元和13660元,年均递增9%、11.5%,城乡恩格尔系数降到30%以下。就业岗位显著增加,就业更加充分,五年农村劳动力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5.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9万人,下岗再就业75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农民非农就业率达到90%以上。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建立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养老保险参保企业由1286个增加到1654个,参保职工由3.3万人增加到4.5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由人均1330元增加到2158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由4.3万人增加到4.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由2.4万人增加到4.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单位由38个增加到62个,参保人数由0.4万人增加到0.7万人。新农合参合率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4%和98.9%。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40元和300元。80周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老龄补贴范围。全市5所敬老院全部达到廊坊市级星级敬老院标准。加大住房保障力度,五年共建设保障性住房3283套,改造危房1566户。

6.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空前,集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201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17天,重污染天数减少34天。五年累计完成燃煤锅炉淘汰改造517蒸吨,压减钢铁产能349万吨,治理淘汰黄标车5250辆,成为全国首个开通清洁能源环保公交车的县级市。推进节能减排,万元GDP能耗下降19.5%,完成“十二五”总体目标。水环境显著改善,进行了牤牛河和中亭河等主要河流改造,水体质量改善,重点建设总面积32平方公里的胜芳湿地公园、占地5000亩的胜芳森林公园和582亩的滨河公园、4000亩的生态公园、2000亩的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绿化造林成效显著,全市造林19.4万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9平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5.8%。环境监管力度加大,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先后关停违法违规企业100多家,被评为省“利剑斩污专项行动先进单位”,获得“河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荣誉称号。胜芳镇、南孟镇被评为“河北省省级环境优美城镇”。

7.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政府职能转变加快,五年行政审批事项减少91项,明确为后置审批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39项,承接上级取消审批事项42项,承接上级下放审批事项77项,下放到胜芳镇政府审批事项60项。严格落实“三个清单”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全市责任清单、权力清单编制工作全部完成,责任清单涉项单位43家,累计梳理责任清单1363项,权力清单涉项单位42家,累计梳理行政权力2980项。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主体增至2.6万户,除了国家和省特殊规定以外,所有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一律改为后置,全市范围内的商事主体可以“先证后照”、“零首付”、“一照多址”,全面实施“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改革,有效推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外贸出口总额长期保持全省扩权县第一,引进中国物资总公司、中储智能输送机、中石油华气LNG等一批“中”字头大项目,世界品牌500强企业帝斯曼动物研发中心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五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域外项目60个,引进资金1165亿元。对接京津强力推进。2015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面向京津开放合作的进程。建设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达成多层次合作意向。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动京津产业承接工作。一批首都产业转移项目开工建设,先后与北京大兴区、海淀区、亦庄开发区等地及清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星光影视集团、新兴际华集团、北京稻香村集团等相关院校企业进行沟通对接,引进京津企业项目18个,总投资225.6亿元。2014年5月与天津港签约,建设天津港廊坊陆地港。津保高铁建成通车,京霸城际、新机场南出口高速获批并开展前期工作,交通枢纽中心基本形成。

二、“十三五”面临的机遇

经济发展新常态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最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呈现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特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新常态为霸州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统一发展思想,精准把握霸州未来发展趋势,推动霸州发展稳中求进,不过速,不失速,注重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京津冀协同发展增添了经济发展众多新增长点。“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加快推进期,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交通、生态环境、产业转移三个领域率先突破。三省市区域壁垒逐步破除,协同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巨大。京津冀世界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带动区域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区域城市体系趋于合理。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霸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积极与京津共建共享,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跨越。

科技创新核心动力带来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资源,激活创新主体,创新体制机制,改善创新环境。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科技创新成为这一时期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为霸州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我省将打造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石保廊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作为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具体部署,霸州位于这两个试验区的重要区域,为霸州开启科技创新新境界提供了重要机遇。廊坊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关村-固安-霸州-保定方向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带,为霸州加快转型升级,吸引科技企业进入,提升产业层次提供了重要机遇,有力推动霸州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赢得发展新优势。

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提供了经济振兴新契机。转型升级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是解决发展所遇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河北定位为转型升级试验区,试验区建设为霸州推动产业向高精尖、集约型、外向型迈进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条件,有利于霸州以新的理念引领转型升级,探索用环保达标倒逼转型升级,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用开放牵动转型升级,用规划引领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三、“十三五”面临的挑战

经济下行压力大,增长新动力缺乏。“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处于承前启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新增长动力孕育和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继续并存,适应新常态压力更大、任务更重。在宏观经济进入换挡提质的大背景下,我市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全市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等增速明显放缓。主导产业贡献率持续走低,偿债进入高峰期,涉及民生的刚性支出增多,财政平衡困难加大。

传统产业占比高,创新能力不足。我市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增长动力转换面临着诸多困难。传统产业转型科技推动力不足,转型升级困难。

发展环境不优,生态治理任务较大。我市在发展环境方面还存在短板,城镇、园区承载能力不强,城乡发展不平衡,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艰巨。政务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开放创新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不强。大气和水污染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

周边市县快速发展,区域竞争压力加大。周边竞争激烈,廊坊各兄弟县市都鼓足干劲加快发展,一些相对落后的县正在大步追赶上来。不进则退、小进亦退,已是摆在霸州面前的严峻现实。紧邻北京的固安县、安次区、香河县等地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经济正以超常规的速度快速发展,我市区域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四、“十三五”展望

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处于全省县域前列。展望“十三五”,霸州充满着希望,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稳步进展,科技创新推动实现“再次振兴”,霸州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继续领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转型升级实现根本性突破。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发挥京南重要交通枢纽作用,以产业园区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传统产业得到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形成区域性现代物流核心基地,基本实现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目标。

幸福霸州目标基本实现。以提高全市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的民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贫困问题渐行渐远,生态环境改善取得重大进展,全市人民安居乐业,一个繁荣昌盛、环境优美、社会诚信的幸福霸州进一步显现。

第二章 新的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央、省委和廊坊市委全会及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工作主基调,坚守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牢牢把握新机遇,咬定发展不放松,重点实施“协同发展、转型升级、项目建设、生态支撑”主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产业结构大调整、体制机制大创新、生态环境大改善、社会风险大防控,加快建设京南重要交通枢纽、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转型升级引领区、北京非首都功能承载地,努力开创实力霸州、活力霸州、绿色霸州、幸福霸州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稳增长作为基本底线。积极挖掘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保障全市各项工作积极稳定发展的同时,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能够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为实现再次振兴积累条件。

坚持把创新发展作为基本动力。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实施系列科技创新计划和人才计划,鼓励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基础。

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要任务。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计划,逐步完善优化产业结构类型,推动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把四化同步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信息化为引擎,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依靠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为建设新霸州创造条件。

坚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基本落脚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居民就业和能够享受基本社会保障,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坚持把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要支撑。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霸州的功能定位,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与京津产业、技术、人才和政策的对接,为霸州经济再次腾飞提供强有力的发展条件。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保障。以实现绿色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着重发展各类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倡导节约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为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提供环境条件。

三、发展战略

1.总体战略:在新常态的经济运行形势下,霸州经济社会发展主体战略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紧依靠已经建立起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物质基础,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两大国家战略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城区辐射拉动、美丽乡村建设及城乡资源均等化优化配置等系列攻坚工程,形成“一城两区四园四带”发展新格局,把霸州建设成为京南重要交通枢纽、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省转型升级引领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

2.实施四大战略

高端人才支撑的科技创新战略。制定吸引人才的相关优惠政策,注重人才的利用和培育,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各类高端人才实施科技创新计划,加大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技术装备升级、品牌升级、工艺升级,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三大园区依托的优质品牌战略。整合提升三大产业园区功能,积极创建京津冀产业承接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互为支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依托园区经济高地,加强质量监督,确定质量发展目标和落实措施,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战略,推动优质品牌创建工作,形成一大批在国内、省内有影响的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增强霸州产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大城区拉动的空间新布局战略。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建设节点城市为目标,重构主城区空间结构,积极发展大城区,形成大城区拉动下的全市“一城两区四园四带”发展新格局。

一城:一个拥有50万人口的霸州新都市,逐步成长为京津冀世界级都市群重要的节点城市。

两区:霸州新都市包括以霸州市区为核心的西市区和以胜芳镇为核心的东市区,西东两个市以高速路连接、绿色廊道分割。

四园: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省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高新技术产业区,形成四大产业园区高地拉动的全市经济发展新框架。

四带:西部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发展带,东部胜芳-津霸开发区构成的产业升级发展带,南部以东淀湿地为主体的绿色发展生态带,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带。

协同发展带动的全面开放战略。积极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形势,以打造“开放的霸州”为目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京津产业转移集中承载区,联动区域经济协作发展带,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适应的开放政策体系,推动霸州实现再次振兴。

四、发展目标

紧密结合发展实际,霸州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三个确保”、“两个翻番”、“一个提前”、“一个重返”。“三个确保”,就是确保经济增长实现中高速,确保产业发展迈入中高端,确保环境治理大见效。“两个翻番”,就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一个提前”,就是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重返”,就是“十三五”末,综合实力重返廊坊乃至全省第一梯队。

——建设实力霸州。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力争突破5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力争突破30亿元,高质量建成小康社会。

——建设活力霸州。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和有效发明专利数显著增加,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升;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质量迈向中高端水平;服务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40%,力争超过53%;与京津经济进一步融合,基本建成与京津立体高效的交通网络、共建共享良好的生态环境,集中承接一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京津平均水平。

——建设绿色霸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推行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比2015年大幅下降,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重大突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4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高于40%,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的美丽霸州基本展现。

——建设幸福霸州。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就业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5%,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居住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新型城镇化迈出新步伐,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具备条件的农村基本建成美丽乡村。

第二篇 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开创开放合作新局面

面对河北发展历史上最难得的“协同发展”机遇期,处于环京津核心区的霸州,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图强,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广泛协同,形成全市开放合作新局面。

第三章 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深入贯彻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省市相关实施意见,依托我市区位资源、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推动我市产业向高精尖、集约型、外向型迈进。深刻领会、深入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的实质,准确把握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导向,积极研究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目录,有选择地承接绿色高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产业招商路线图,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好项目。针对北京一般性产业转移,重点承接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型企业、先进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相关制造企业。针对北京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转移,重点承接金融后台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有选择性的承接仓储交易类物流、区域性专业市场。在市区东部规划一部分区域,集中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如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高校教育类和医疗养老类项目。

第四章 积极推动跨区域经济协作

区域协作已经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充分利用本地优势条件,求同存异、互利互惠,强化三个层面的区域经济协作发展。充分利用北京新机场地铁南延至霸州及高铁、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加强与北京新机场经济区的区域合作,积极建设贸易交流基地、展示基地和物流中转区,形成与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临空经济产业带。与天津进行多层次经济贸易协作发展,充分利用近邻天津的区域优势,借助天津自贸区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天津的积极合作,建设天津自贸区物资中转基地,推动津霸高新技术产业区与天津区县的区域协作发展。加强与省内周边区县的经济协作,北部利用共同的地热资源和苗圃绿色植被覆盖,与固安县协作建设健康休闲、地热养老、温泉度假等产业经济区。南部借助与文安县胶合板一体发展的片区条件,积极发展霸州文安经济协作区。

第五章 积极引进经济发展要素

京津冀协同发展必将推动京津冀区域间资本、人才、技术 、信息等经济要素的更快流动。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和人脉优势,创新吸引人才的各种政策,积极吸引各类经济要素流入霸州。鼓励海内外霸州成功人士回霸州投资创业,吸引新奥集团、华夏幸福等知名企业回霸州发展,造福父老乡亲。完善人才引进、使用、培养政策,大力度招揽各类人才,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依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鼓励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和生产工艺技术创新,为京津高技术、新技术成果提供实验基地。创建与京津信息交流的各类平台,打通霸州面向京津的信息畅通渠道。拓宽招商引资途径,推动房地产开发与科技项目招商、休闲旅游项目招商、医疗养老项目招商等相结合,建立综合招商引资机制。

第六章 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市场开放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推动资本流动、技术交易、产品销售、评价对标和政策对接等多个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有利时机,探索开辟国际市场新途径,把市场重点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争取国际订单,推动霸州产业走向国际市场。依托中德产业园,面向德资及外资积极招商,形成德国产业集群,建成国内中德先进制造产业示范区。提升与国内南方市场的交流深度和广度,通过产业技术协作、互相投资融资等方式,与南方同类产业形成既互相竞争,又互利互赢的市场融合局面。建立依托京津、服务京津的紧密市场关系,以“服务京津、推动发展”为宗旨,强化与京津市场的紧密合作,建设围绕京津市场需求的休闲产业、家具产业和都市农业,提高在京津市场上的占有率。

第三篇 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激发转型跨越发展新活力

积极落实《河北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抢抓创新驱动发展重大机遇,紧紧抓住建设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契机,引进科技人才,提升科研转化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霸州成为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的重要支撑区域,引领全市加快转型升级。

第七章 依托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科技高地

充分发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集聚作用,积极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转化,以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积极吸引在京科研机构、中试基地入驻霸州。实行“订单式”科技成果引进模式,围绕企业技术需求,与首都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点对点”的科技合作对接,积极谋划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强基地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基地科技企业提供科技孵化、技术转移服务。创新基地运行模式,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新机制,吸引战略投资者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开发建设。

第八章 培育和集聚企业创新主体

一、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实施科技小巨人和新三板挂牌工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孵化培育、科技人员创办、传统产业转型、科技招商引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深入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壮大工程,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力军作用,集中优势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中小企业聚集,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内外行业竞争优势明显、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对科技小巨人企业,除享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关政策外,在企业上市、土地供应、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积极与河北股权交易所、天津股权交易所对接,推进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融资。到2020年,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85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50家。

二、加大创新型企业引进力度

积极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由品牌的高技术、成长性企业和项目。引进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全国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在霸州设立分校、科研分支机构或创办科技企业,集聚创新主体元素。

第九章 加快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

一、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依托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参与京津重点实验室、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学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霸州京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国家风洞实验室项目。提升河北省钢木家具产业研究院研发能力,鼓励其围绕金属玻璃家具产业联合攻关,推进关键技术和产业链延展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依托三强家具有限公司,积极推动河北省智慧家居研发院建设,加强智能家具技术研发。

二、加快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鼓励企业通过合作研究、技术引进等途径,积极与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及同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开发合作,通过契约形式建立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利益机制,构建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以金属玻璃家具作为特色主导产业,与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中心。

三、推进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建设

集成全市优质资源,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采取多元投入、民营参与、企业运作的发展模式,建设孵化中心,重点推进霸州经济开发区、胜芳经济开发区、津霸经济开发区创新创业孵化器建设。做大做强武将台中小企业孵化园、胜芳家具孵化中心。探索创新创业新模式,立足产业发展需求,整合创新创业要素,发展一批适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需求和特点的众创空间。到2020年,至少建立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面积1万平方米。培育众创空间,着力建成一批创意工厂、创客基地、众创公社,形成局部创业创新平台优势。

第十章 培育创新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集群。重点发展大数据、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通讯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完善产业链条,打造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竞争力强劲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智能制造集群。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卫星导航、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3D和4D打印等领域,力争成为京津冀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高地。

新材料集群。重点扶持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膜材料、新型建材等行业领域创新发展,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核心工艺装备。

文化创意集群。重点发展软件和计算机服务、工艺与设计、文化产品生产、服装设计、广播影视等,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对外拓展的新空间。

第十一章 建设创新型人才高地

一、引进创新型高端人才

借用京津人才智力,坚持产业聚才、政策引才、服务留才。创新引才聚才方式,实施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围绕霸州产业发展需要,鼓励企业通过项目引进、技术入股等柔性引进方式,引进一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立以技术创新与攻关等项目为纽带的企业专家工作站,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采取“周末工程师”的形式,聘请京津专家来霸进行技术攻关和指导。

二、强化人才培养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按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需求,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充分利用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带动本地人才培养。与国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人才培养合作关系,组织技术骨干、经营管理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世界500强企业学习培训。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域外学习,加快对新生代企业家的培育和引导,培育有战略眼光、再创业胆略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家。“十三五”期间,完成全市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家的轮训。人才培养投入占到财政支出的1%。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建立选人用人机制,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环境,优化人才服务,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机制,激励科技人员参与技术入股。创新薪酬管理模式,对特殊人才试行协议工资制和年薪制。建立霸州人才储备数据库,设立霸州突出贡献人才奖,成立3-5个博士工作站,搭建人才平台。

第十二章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一、创新科技服务体系

依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集科技服务、产权交易、科技金融为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企业和科研单位以及个人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推广、技术支持、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代理、项目申报、评估咨询、人才引进、项目合作等服务。按照“软硬件设备共享+工程咨询服务+人才配套+行业解决方案”的模式,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高标准建设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技术产权交易、科技成果转化、专利资产评估等科技服务,形成若干科技服务产业集群。研究出台支持科技成果孵化转化配套政策,涵盖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科技创新创业活力、加大高端人才要素集聚、提升企业创新竞争力、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等多项具体支持办法。

二、推动知识产权战略提升

保持专利申请、授权数量较快增长,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和产品中的比重。加强专利知识培训,广泛宣传国家专利资助政策,营造全民积极申请专利的氛围。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专利、商标、技术秘密等管理制度,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健全知识产权服务机制,加快设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完善知识产权的代理、交易、信息、法律等服务。政府重点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发挥霸州市知识产权信息网作用,与石家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北戴河全国科技成果展览和交易中心等重大科技网络平台联网,成为区域性科技交易中心。

三、完善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机制

鼓励建设股权众筹平台,完善天使投资、种子基金、风投基金、互联网金融、创业投资、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等科技融资平台。继续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大力推广商会担保新模式,综合运用买方信贷、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信贷支持,参与科技项目建设,逐步形成覆盖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全过程的多功能、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四、加大财政科技投入

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财政贴息、财政奖励、科技创新券等多种投入方式,加大政府对科技研发、孵化、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优化整合财政各类科技资金,设立创新引导资金。建立政府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科技支出占同级财政决算支出比例不低于3%且逐年增长。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提足用好技术开发经费,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经费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

第四篇 创建转型升级引领区,

构筑新常态下产业发展新优势

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引领,以京津冀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为契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有效供给,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建设转型升级引领区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第十三章 转型升级传统产业

一、加快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重点支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高成长型的“四高”产业和产品,逐步压减钢铁过剩产能,鼓励钢铁企业通过搬迁改造、国际产能合作和转型转产三种途径,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现钢铁产能退出。实施“腾笼换鸟”,对转产后空闲的土地资源按照全市总体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招商选资。着力在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和产业链延伸上做文章,应用智能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先进技术,提升金属制品加工产业层次,推动产业集群信息化、协同化、绿色化发展,降低劳动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树立绿色发展形象,提升承接对接京津产业资本。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加强与国内冶金科研院校合作,推动成立企业研发中心,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

二、加快家具产业创新

把胜芳经济开发区作为传统家具产业升级的主战场,依靠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管理经验提升家具产业,逐步实现从依赖总量增长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提升家具原创设计能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家具企业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制造工艺、使用功能创新,提升家居产品设计开发能力。鼓励企业参与制定联盟标准、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占领标准高地。培育家具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培育扶持家具名牌产品,加大对三强、友邦等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集中优势资源要素,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生产技术的家具企业航空母舰。瞄准产业高端,招大引强,以欧美、港台和东部沿海知名家具企业为目标开展精准招商,着力引进高端家具研发设计机构和高级技术人才、品牌区域总部,积极引进家具生产配套的装备制造、高档材料生产企业。运用“互联网+”拓宽营销渠道,加快家具品牌店、连锁店建设,鼓励企业采取互联网、微商、O2O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开展营销,推动家具企业由实体业务向“互联网+实体”的经营模式转变。

三、打造食品产业集群

以特色化、品牌化、基地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食品产业。提升食品集聚发展水平,以霸州经济开发区和津霸经济开发区为依托,瞄准果蔬禽蛋、饮品饮料制造、休闲保健食品、生物基制品四大方向,开展项目招商,打造以达利食品、争荣食品、六必居等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专、精、特”中小企业为支撑,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健康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休闲食品产业基地,适应休闲食品快速发展新趋势,加快实施津霸健康产业园、呷哺呷哺中国区总部及中央厨房、润玺休闲食品、北京嘉和鹏润休闲食品、北京牛运昌休闲食品等项目,打造京南休闲食品产业基地,力促休闲食品产业园列入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基地。提升食品装备技术水平,鼓励食品企业引进先进装备、先进技术,支持企业与京津农业科技院所、高端食品加工企业联合开展食品技术研发,全面提升霸州食品产业水平与创新能力。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信用体系,加强食品原料基地、产品开发、冷链物流、安全检测等关键环节建设,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全程对接。

四、做大做强汽车产业

以产业化、链条化、高端化为主攻方向,着力提升汽车产业。创造条件招大引强,以汽车产业整车、关键零部件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发展环境,以优越的政策吸引国内外汽车企业集团到我市建立制造基地,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重点推动德国福克斯管路、北京尼玛克焊接技术、北京雅努斯磨具项目落地。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提升装备、改进技术、扩大生产,加大对京龙车辆新能源汽车、昌威电动车等企业支持。提升企业自主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支持骨干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鼓励通过引进技术、联合开发、购买专利等多方式,丰富企业产品结构,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升市场竞争力。打造特种汽车基地,以新兴重工与霸州京龙车辆合资建设应急救援装备生产基地项目为依托,制定特种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特种汽车等项目,打造特种汽车生产基地,推动与第二机场联合,打造机场用车生产基地。

第十四章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一、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以高端化、智能化、链式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引进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立足承接京津先进制造业转移,围绕航空航天装备、医疗装备、工程装备、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招商引智,力争在大企业、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做大做强现有装备制造企业,集中资源扶持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的企业发展壮大,大力提升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制造等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建设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北京第二机场为依托发展临空经济,谋划建设机器人、3D打印、航天装备、智能装备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重点实施飞虎雄鹰通用航空飞机组装生产项目,建设飞行小镇。

二、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

以绿色化、精细化、循环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把发展新材料工业作为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推动新老产业相互融合、共同提高。积极引进航空材料、纳米材料、仿生材料、智能材料等项目,推动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共建华北新材料创新基地,全面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联系,重点引进精细合金、高温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碳纤维材料、专用IC等基础材料项目,共同打造华北新材料创新基地。加快福兴、凯达BOPP彩印包装项目建设,做大做强胜威铝制食品包装制品企业。

三、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以产业化、集成化、高端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三网融合、物联网、集成电路、航天通信、电子芯片、汽车电子等领域,开展全产业链垂直招商,力争在招商引资上实现大的突破。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着力发展以智能交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导航等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产业集群,打造以中公高科霸州产业示范基地为核心的智能交通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电子信息研发中心,推动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产业联盟,开展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合作,打造霸州智造基地。

四、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产业

以前沿化、基地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着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大环保项目招商,围绕工业节能、废水废酸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电厂高效脱硫等环保领域,引进一批环保优势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环保产业,支持京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烟尘测试仪、禾源生物质秸秆综合利用、昌隆垃圾热解处理、中电垃圾处理发电等大宗固废利用等环保产业项目建设,做大做强霸州电化、京博环保科技等环保装备企业,打造环保机械装备知名品牌。推动青朗环保产业园做大做强,争创国内废酸处理行业龙头。发展环保服务产业,积极推动企业由单纯的环保装备生产向环保服务、环保金融等高端领域延伸,推动产业向高端领域迈进。

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启动服务业发展三年计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重点发展大数据、智慧物流、电子商务、通用航空产业、金融服务、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重点行业。

一、建设现代物流基地

发挥我市交通区位优势,在胜芳产业园区、扬芬港镇和煎茶铺镇建设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以胜芳国际物流园区为核心,发展智慧流通产业,打造货物大进大出、快速流转的大物流中心。重点用好保霸铁路、保霸高速、廊沧高速、大广高速四条快速通道,建设完善京霸客专、京霸高速、津保高铁三大动脉,打造向北直通北京,向东直通天津港、向南直通保定、石家庄的家具原材料输入和产品输出大通道。围绕北京二机场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区。提升霸州金融物流中心、胜芳国际物流中心和霸州市家具物流及交易中心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抓好家具、玻璃和钢材物流节点建设,构筑与区域经济发展及综合运输体系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引进培育电商物流产业,探索建立智慧物流体系。全面提速天津港廊坊陆地港建设进度,打造京津之间重要物流枢纽。

二、打造商贸服务高地

适应霸州建设中等城市要求,高标准规划全市商业网点,积极打造特色街区,提升城市商贸整体功能。以益津国际商贸广场和益津市场为核心区域,打造集休闲、购物、旅游为一体的市区南部大型高档商业中心。大力发展电商产业,依托胜芳钢铁、家具市场,打造大宗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大力推进“霸州淘实惠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强乡镇综合商贸中心、连锁超市建设,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支持大型超市与农村合作组织对接。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持城市企业到农村开展电商服务。

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以建设京津冀都市圈远郊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冀中乡土文化体验基地、京津冀特色旅游产业体验基地为目标,以加强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建设为重点,完善旅游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培育大型品牌旅行社,提升霸州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大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力度,提升胜芳古镇、信安古镇、茗汤温泉、龙泉寺、张家大院等旅游品牌,打造历史文化、温泉古镇、民俗风情、国粹艺术、休闲商务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推进旅游业与金融、互联网融合发展,提升旅游业资源和要素整合集成能力和模式创新能力,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住宿产品,协调发展星级宾馆、快捷酒店、乡村客栈及农家乐设施。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依托交通区位、旅游景点、生态优势,成片连线打造文化村、休闲度假村、健康养老村等,打造京津走廊休闲农业精品线路、特色主题。

四、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

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第二机场建设契机,加快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业、科技研发,工程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推动京津及域外金融总部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进金融总部的结算中心、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金融服务外包、智能物流、创意设计中心等高端辅助性机构。发展总部经济,建设一批高端地产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首都二机场南出口高速与市区东环路之间重点发展健康产业、文化产业和航空服务产业,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聚集区。围绕金属玻璃家具等优势支柱产业,在河北省金属玻璃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基础上,升级为国家级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五、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

积极推进霸州国际老年温泉健康城建设,打造集休闲度假、传统艺术、农业养殖、综合娱乐和消费购物于一体的健康产业基地。依托中国温泉之乡,加大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力度,增加城市魅力和吸引力,使霸州成为吸纳京津人口和产业转移的必选之地。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健康产业,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办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地发展健康服务。对于民间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产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六、加速发展文化产业

弘扬历史文化,推动完善胜芳、信安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加强对龙泉寺、胜芳两镇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积极推进霸州籍现代名人故居、旧居建设。加快建设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积极推进格达祠堂、古战道以及韩复榘故居的保护性开发。以戏曲、花会和工艺品为主线,积极整合民间艺术资源,推出特色精品民间艺术开发项目,对胜芳花灯、胜芳音乐会、高桥音乐会、北燕家务音乐会和高桥杂技等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发掘、传承,力争建立并形成较为完善的保护和传承体系。对霸州民歌、民曲和部分古老花会等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进行抢救、整理,对重点艺人建立档案,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培育艺术文化,大力发展戏曲博览、文化旅游、文艺演出、影视拍摄、戏曲培训和艺术品生产,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保健康复等行业,不断完善体育产业布局和结构,扩大体育社会消费,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周围有比赛”体育品牌,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培育高水平文化和体育产业基地、创意创新园区和龙头企业,大力培育“霸州月月唱大戏”、“农民文艺大汇”等文化品牌。依托霸州温泉资源和交通优势,加强与北京星光文化创意产业园对接,打造“星光霸州产业基地”,建设室内剧拍摄基地、大剧院排演基地、职工技能拓展基地。发展创意文化,积极推动文化、旅游、科技等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创意设计、包装装潢、音乐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产值比重,加强对人造琥珀、仿古瓷器和泥人等民间工艺品制作与加工技艺的研究。

第十六章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建设等高产创建项目,保障粮食生产基本稳定。围绕有机蔬菜、特色种植养殖业和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等优势产业,深度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采摘农业、观光农业。以南孟镇、王庄子乡、东杨庄乡和康仙庄乡为重点,积极融入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建设环京津蔬菜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到2020年,基本形成“两环一带双十”(环温泉城观光休闲带、环胜芳中心区观光休闲带、中亭河带状观光带、十大休闲农庄和十大高效都市农业园)的都市农业新格局。

二、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按照“政府推动、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思路,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到2020年,全市创建1-2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3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到2020年,全市新发展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全市农业产业化率达到36%。加大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大力推广特色作物的优种优法配套栽培技术、防虫网等无公害集成技术,引导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着力打造一批优质有机农产品金字招牌。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完善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利益之间的联结机制,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培育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手段的新型流通业态,实现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完成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任务,构建组织服务、农资服务、农产品购销、农业合作金融、农业合作保险、农业科技、农村产权等综合服务体系。

第十七章 强化园区引领

一、建设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积极落实省和廊坊市发展规划,以霸州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建设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主动承接京津科技功能转移,为在京科研机构、中试基地转移提供载体。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健康休闲食品两大先进制造业和电商物流、研发设计、文化旅游三大现代服务业,打造霸州战略性产业引领区。

二、建设首都非核心功能集中承载区

以康仙庄乡、煎茶铺镇为核心,规划160平方公里(东至王泊干渠、西至市区东环路、南至中亭河、北至霸州市界)的区域,全力打造首都非核心功能集中承载区。积极承接科技、医疗、文化、旅游、教育、健康养老、体育等资源。针对北京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疏解,重点承接部分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型企业、普通高校本科教育、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性培训机构和文化团体。针对北京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功能疏解,重点承接为行政职能提供支撑、服务和辅助作用的服务中心、信息中心、行业协会、研究院所、培训机构、学术类社团、报社、出版社和杂志社等,着力承接企业总部。结合各乡镇、园区优势,确定一批分散承接地。

三、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把胜芳经济开发区作为传统产业升级的主战场,建设传统产业升级示范区。立足自身产业优势,支持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以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为龙头,鼓励发展一批配套企业,补充完善产业链条,力促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提升金属玻璃家具产业水平,打造中国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基地、全国金属玻璃家具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级出口产品示范基地三大品牌。

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以津霸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在食品加工、包装、新材料、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汽车配件产业基础上,加强与天津自贸区对接,大力发展内陆无水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将津霸经济开发区打造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五、建设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区中园

在霸州开发区建设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先导产业。建设休闲食品产业园,着力“打造顶级休闲食品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健康食品产业。建设中德产业园,重点引进拥有德资背景的外商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通过打造特色鲜明、定位清晰的区中园,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形成集群效应,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十八章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进一步加大园区对外宣传和招商工作,提高招商引资专业化水平。继续加大面向京津等地的招商引资工作,争取每年都有新成果。各部门要积极向京津、省市争跑,争取京津产业功能、非首都核心功能项目、省市重大项目在霸州布局建设。全市领导干部都要充分利用各种关系和渠道,为霸州引进项目。根据霸州市城市和产业功能定位,精心编制投资指南,明确招商引资的方向和重点,准确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企业公司的区域布局战略。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推介与合作洽谈,注重吸纳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人才优势、项目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的联合与协作。改进招商方式,探索建立专业化的招商队伍,实行“绩效+奖励”的机制,逐步使招商引资变成社会化的服务,提高招商的效率、效果。

第五篇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培育新型城镇化发展新高地

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指引,落实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定位要求,以打造“东西市区”构成的大城区为引领,优化全市城镇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发展承载力,推动特色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一城双核一轴多节点”城镇框架体系,建设京津冀重要特色节点城市。

第十九章 构建大城区拉动的城市新格局

完善规划体系建设,促进“多规合一”,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优化城镇体系,建设“一城双核一轴多节点”城市格局。

一城双核:霸州市城区包括东市区和西市区,东部、西部市区之间由快速专线和绿色廊道连接。主城区人口达到50万以上,成为京津宜居宜业卫星城。

一轴:依托112国道、津保高速、津保高铁东西交通干线,形成城镇和中心村连绵发展轴,包括岔河集乡、霸州镇、康仙庄、煎茶铺、信安镇、堂二里、东段乡、杨芬港镇。

多节点:建设岔河集乡、南孟镇、霸州镇、康仙庄乡、煎茶铺镇、东杨庄乡、王庄子乡、信安镇、堂二里镇、胜芳镇、东段乡、杨芬港镇等特色城镇及中心村。

第二十章 建设双核驱动型城区

一、打造西部综合服务城区

以霸州市区为核心,建设集居住、就业、商务、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市政服务、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城区。加快与华夏幸福基业合作,推进“一核、一轴、三区”建设,加快推进霸州规划馆、高铁站前广场等重点市政工程建设,着力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功能。提升城区商贸服务功能,加快发展高端商贸,重点打造东环路中澳国际购物广场、迎宾东道商业街、益津国际二期3个商业综合体项目。有计划开发楼宇资源,更新建筑设计理念,提高商务楼宇智能化程度。提升城区公共服务功能,完善教育、卫生、福利、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转移。积极发展健康养老、温泉休闲旅游,打造成为推进霸州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提升城区绿化水平,加强道路和滨水绿化建设,重点打造益津路、西环路、迎宾道和建设道四条景观轴线。加强牤牛河两岸绿化带建设,沿岸增建旅游观光休闲区域,建设牤牛河滨水生态廊道。

二、打造东部文化特色城区

依托胜芳古镇文化,建设文化特色城区,重点保护王家大院、张家大院等重点文物,改造大悲禅寺、清真寺等文化建筑。充分挖掘水乡特色文化,积极恢复东淀湿地景观,重点建设以环城水系、湿地公园、清北干渠、古镇穿心河为主体的绿道蓝廊系统,打造中国北方最具文化内涵的胜芳湿地公园。引入战略投资者,与新奥集团合作,以牤牛河改造提升工程为依托,配套完善文化产业、教育卫生等功能,打造胜芳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努力建设以胜芳古镇恢复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新区。以胜芳镇为核心,将胜芳经济开发区纳入东市区统一规划建设,统筹规划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重点推进工商联大厦、国际购物中心、市二院迁建等工程。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快金融街建设。

三、建设连接东西市区快速绿廊通道

沿中亭河北堤,依托112国道建设连接东西市区的滨水休闲性主干路,道路两侧修建绿色景观及休闲绿色公园。将霸州传统文化融入到廊道景观建设中,突出展示霸州“三关文化”、“戏曲文化”、“翰墨文化”、“辞赋文化”,将快速绿色廊道打造成霸州文化生态名片。

第二十一章 建设特色节点城镇

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加快建设特色鲜明、规模适度、职住合一、专业化发展的特色节点小镇。

胜芳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历史文化名镇;南孟镇依托农业优势,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基地、环京津蔬菜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霸州镇发挥毗邻霸州城区的地理优势,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现代化近郊城镇;康仙庄乡、煎茶铺围绕打造首都非核心功能集中承载地,建设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具有服务京津都市需求的特色功能生态城镇;堂二里镇建设以特色农产品、仓储物流集散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城镇;信安镇围绕恢复历史文化遗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杨芬港镇依托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京津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打造乐器文化小镇;岔河集乡依托京霸高铁站,建设现代化高铁新城;王庄子乡、东段乡、东杨庄乡围绕东淀环境整治,建设东淀特色生态乡镇。

第二十二章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重点推进连片建设

以实施“四美五改、美丽乡村”行动为载体,坚持示范引领、提高标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连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1-2个省级精品片区。依托中亭河及东淀湿地生态环境,打造胜芳镇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片区,打造霸州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引领区。各乡镇以重点道路为轴连片成线建设美丽乡村,至少建成一个示范片区,带动全市所有村街提档升级。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村街开展美丽乡村自主创建,积极推进旅游生态示范村街建设,带动全市所有村街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二、改造提升农村环境

以省委提出的“四清、四化”为引领,提升农村绿化美化水平,加强公路沿线及河道两侧绿化景观带改造,加大环村林网建设,提高生态景观效果。加快农村垃圾处理站点建设,基本实现村有垃圾收集点,乡(镇)有垃圾转运站。完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体系,推广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集处理方式,试点垃圾处理PPP模式,引入第三方公司进行运营,同步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和考核办法,不断完善市场化垃圾清理新模式。加快旱厕改造,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全面启动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实施覆盖全市所有村街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完善邮政、商业等服务网点,推动电商物流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确保农民喝上清洁、达标水。重点推进三大经济开发区和中亭河、牤牛河、大清河沿岸周边村庄污水集中处理。实施民居改造,引导新建或翻建民居的农户按照新样式,采取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建设;根据村庄条件,采取适宜模式收集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四、建设特色文化村

抓好信安、胜芳两个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开发、培育与传承。充分挖掘古民居、古建筑和传统民俗文化,结合霸州秸秆扎刻、仿古瓷、琥珀、工艺蜡、泥人等民间特色文化,重点培育特色文化村。把特色文化村建设成为霸州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品牌。

五、培育新型农民

开展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大力发展农民培训和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种养大户、农机手、农产品经纪人、农业产业化经理人,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特别注重对农村创业人才的培养。

第六篇 创新投融资平台,建立

资金支持新机制

发挥财政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通过政府扶持、改革引领、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不断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第二十三章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推进市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加大对“三农”和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重点保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城乡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和基层文化事业支出需要。改革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鼓励和支持社会投资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建立和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创新政府投融资模式,积极推广应用PPP等模式,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四章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特色中小金融机构。加强金融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动新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财务管理、金融租赁公司,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办村镇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积极探索同业互保、园区担保、商会联保等新型融资担保模式,构建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的融资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信贷业务。加快企业上市步伐,鼓励企业利用企业债、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多种融资工具拓展企业融资渠道。运用财政贴息、涉农担保、贷款税收优惠、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涉农贷款风险金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到“十三五”末,引进3-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培育1-2家上市公司。全市金融保险业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和拉动明显提高。

第二十五章 创新社会融资方式

大力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使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相辅相成。优化政府投资方向,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创新信贷服务,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购买服务协议质(抵)押等担保贷款业务,探索利用工程供水、供热、发电、污水垃圾处理等预期收益质押贷款。采取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农业保险等方式,增强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能力。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为重大工程提供长期稳定、低成本资金支持。发展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可通过认购基金份额等方式给予支持。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支持重点领域建设项目开展股权和债券融资。

第七篇 完善基础设施,打造

京南交通枢纽新支撑

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突破”要求,积极建设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借势协同发展,全力对接京津,建设便捷畅通、安全高效的对内对外立体交通网络,打造京南重要交通枢纽。

第二十六章 建设便捷对内对外交通

一、打造京南交通枢纽

以津保高铁、京九铁路、京霸城际和津保高速、北京新机场至霸州高速公路、廊沧高速等为载体,打造京南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强化区域枢纽地位,扩大经济腹地,规划构建“五线九横十五纵”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骨架。

“五线”:京九铁路、津霸铁路、京九客运专线、北京—霸州轻轨线、津保高速铁路。

“九横”:津保高速公路、112国道、霸州北线、霸州南线、霸扬公路、信港公路、益津南外环路、益津北外环路、益津环城路。

“十五纵”:大广高速公路、首都新机场南出口高速公路、廊沧高速公路、106国道、廊霸公路、采留公路、廊泊公路、永信公路、益津环城路、益津西外环路、益津黄山路、益津东外环路、胜芳胜安路、胜芳胜王路、码扬公路。

二、建设现代交通网络

完善高铁站周边的路网布局,建设直通国省干线、等级标准高的道路。加快东、西市区路网建设,建设环绕市区的环线,西市区建成东外环路、北外环路(原胜利路改造)、西外环路(石油路)、南环路的环线,东市区建成廊泊线绕城、西环路、南环路的环线。启动实施市区东环路、胜芳芳泽道、胜贵路等重点工程。做好 106国道西绕霸州市区工程、112国道南绕霸州市区工程、大广高速霸州连接线东延工程、廊泊线东绕堂二里、胜芳镇区工程。全面加强三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霸州开发区中德产业园路、胜芳开发区辛开路、津霸开发区创业路等重点工程。实施全市域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第二十七章 积极发挥“互联网+”功能

一、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

合理布局交换局所和通信基站,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推动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和无线局域网络(WiFi)免费全覆盖。霸州城区新建一座综合通信局房,胜芳城区新建两座综合通信局房。积极建设“智慧医疗”、“智能教学”、“智慧社区”等项目,在全市建成72芯光缆、自建杆路的有线电视环网干线,有线电视光缆覆盖全市386个村街,村街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8万户,农村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60%以上。

二、完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

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构建主动服务模式下的智慧化管理体系,应用物联网、云计算、手机APP等新的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城市数字化管理,率先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启动数字城管升级工程,在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测绘63平方公里以及数字化网格监管实现西市区全覆盖的基础上,扩展测绘范围和监管范围,并逐步向东部市区延伸。将执法人员定位监督指挥平台、数字化城管平台、霸州生活APP交互平台整合使用,提高城市管理的监督、指挥、运转效率。完善建筑工地视频监控系统,完成市区所有工地的联网工作。

第二十八章 完善城市市政设施

一、推进给排水设施建设

坚持城乡统筹,加快胜芳新城、城乡结合部、市镇中心区、重点功能区的排水系统建设。推进城镇建成区雨污水管网改造,启动建设112线上污水提升泵站续建、南关和中亭堤泵站改造等工程,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加强城市排涝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加强东淀蓄滞洪区应急避险工程和群众转移通道建设,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启动南水北调市区调蓄水库建设工程,完成引用南水北调生态水工程,分东西两线向主市区和东市区注入南水北调生态水。完成南水北调霸州水厂、胜芳水厂建设,加快配套管网建设。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集中供水水厂和联村供水点为基础,巩固改造,提质增效,逐步实现村街集中统一供水,努力实现与南水北调并网。实施牤牛河、中亭河综合整治等工程。

二、推进供电通讯建设

大力增强电网的主干网架结构,提高主网供电可靠性。规划新建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2条、±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3条、500千伏线路1条、220千伏输变电工程2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10项。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垃圾热解发电,推动中电投垃圾发电项目,建设垃圾发电厂一座。加快推进移动通讯网络和信息传输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城乡覆盖率。

三、推进供气供暖设施建设

加强供热、燃气等地下管网建设改造,不断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积极推进燃气入户,加快城区集中供热,将供热供气改造工程列为重点推进工作,推进城区东部新煤气管道铺设等多处项目工程。

四、推进环境设施建设

新建工业园区及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加快实施东市区污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建设信安、东段、杨芬港、胜芳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南水北调净水厂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八篇 建设京津生态廊道,打造

绿色发展新霸州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强力推动环境治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打造绿色发展新霸州。

第二十九章 加大环境治理

一、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深化钢铁、玻璃、电力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颗粒物特别限值管理,引导企业对脱硫、脱硝和除尘设备进行改造提升。加大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家具制造等空气污染物控制,实施燃煤锅炉综合治理,加强建筑和道路扬尘、汽车尾气防治。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推广电能替代,加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天然气供应,积极有序开发利用地热能、浅层低温能、太阳能、生物能,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重。进一步做好建筑节能及供热计量改造工程。

二、加强水环境治理

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和生态补水工程建设,加强河流坑塘整治。重点围绕大清河、中亭河、雄霸新河、牤牛河、小庙干渠、胜芳湿地公园、胜芳森林公园等水系开展水生态建设,构建河渠相连、渠渠相通、清水长流的大水网格局。加大水资源监控四网一平台建设,实现全域水资源动态监控,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严格监管污水处理厂运行,完善管网设施,提高收水能力,确保出水水质达标。

三、开展城乡固体污染治理

完善城镇垃圾处理场及配套设施,健全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提升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能力。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对化肥、农药、兽药、除草剂的调控引导,推广测土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深入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

第三十章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一、优化城乡生态布局

以建设生态市为目标,构筑以京霸城铁、112国道、荣乌高速、中亭河为骨架的“E”型全域生态格局,重点建设绿廊、绿环、绿岛生态景观。绿廊,即围绕中亭河、牤牛河主干水系建设生态廊道;绿环,即沿中亭河、蓄滞洪区、农田等构建防护林带;绿岛,即霸州调蓄水库、胜芳湿地保护区及其外围林地、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和公园绿地。

二、创建高品质绿色生态景观

在环城镇、环村庄、重要通道河渠两侧和重要交接点,大规模营造经济林、用材林和林果苗木,形成规模大、绿量足、有厚度、视觉冲击力强的平原森林景观。积极谋划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科学规划建设城市园林绿地。加快推进大广引线绿化提升、生态公园绿化提升及胜芳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工程建设,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打造廊南森林湿地生态走廊。积极开展生态公园星级公园创建及园林式单位、小区、街道等创建工作。

三、加强水系修复

实施中亭河、牤牛河等主干水系治理,整治河道及两岸区域,打破河道空间的封闭状态,使河道景观融入都市。重点实施水环境保护规划,搞好重点水源地的监控保护,开展地下水监测和污染防治。

第三十一章 加强东淀湿地保护

一、制定湿地保护综合方案

制定东淀湿地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生态资源,积极修复濒临退化的湿地。中亭河流域围绕湿地保护,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

二、加快胜芳湿地公园建设

以恢复胜芳水乡景观为目标,扩大森林和湿地面积,恢复湿地景观,加快推进胜芳森林公园建设,与京津共建湿地系统和国家公园,打造华北平原地区重要的生态走廊。

第三十二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发展循环型产业

以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为核心,加快建设投资循环经济项目,做实做大循环产业。进一步提升传统企业“水体、尾气、能量、废弃物”四条循环链发展水平,实现废水零排放,煤气回收利用率达到98%以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二、打造循环型园区

按照“基础设施共享、土地集约开发、能量统一供应、资源循环利用、环境集中治理”的思路,打造集生活、工业气体统一供应、废物交换利用和能量梯级利用的生态工业园区。

三、创建循环型社会

在推动企业内部、园区内部、产业内部实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循环规律,实施大循环战略,推动产业之间、生产与生活系统之间循环式布局、循环式组合、循环式流通,加快构建循环型社会,全面推进循环发展,实现资源利用可循环、环境容量可承载、经济发展可持续。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各产业,城市、园区、企业各层面,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典型,全面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推动中水在社会生活系统中的应用,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在工业生产系统中的应用水平。完善再生水用于农业浇灌的标准,开展示范应用。

第三十三章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一、推进工业节能减排

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效对标达标和能源审计,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发挥“河北前进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能源管理中心项目”、“霸州新利钢铁有限公司能源管理中心项目”的示范作用,推动企业节能减排。

二、加强资源保护利用

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行动,实行地下水超采治理,促进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占补平衡、占优补优各项政策措施,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单位面积产出水平。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加强地热井井口保护,加强回灌,提高地热资源的利用率,到2020年末,地热资源梯级利用率达到100%,对适合回灌的地热田推行回灌。

三、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大力推广绿色食品、绿色药品,积极推行绿色采购制度,建设节约型、环保型政府。加强资源环境市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营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舆论氛围,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家电和家居产品。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电动车等绿色出行。引导城乡居民养成生态、低碳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严格资源环境生态保护,设定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制度。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横向补偿制度。不断完善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九篇 坚持共享发展,构建

幸福民生新体系

积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本原则,建设和完善国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生产品质更高、内容更丰富的民生成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构建幸福民生新体系。

第三十四章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一、发展普通教育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三通、两平台”整体运行。重点推进市九中、胜芳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工程。在西市区谋划建设教育园区,推动高中以上学校向教育园区集中。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推进域内中小学校与京津名校开展合作办学,实现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模式、师资培养、教育教学与评价方式等教育内核性资源合作共享。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办好继续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合作,引进京津中小学素质教育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好教育事业项目落户霸州的规划和引进工作,吸引京津重点高校来我市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或设立分校,有选择性的承接北京高等学校整建制向霸州搬迁,到2020年力争引进北京高校1-2所。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职教中心为龙头,创建一批国家级实训基地,加紧培养各类适用性技能人才,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探索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跨地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依托胜芳经济开发区,谋划建设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支持京津高等学校来霸州建立高技术人才实训基地,推动驻京高等学校通过院部搬迁、设立分校等多种方式向霸州市疏解。有效发展跨地区同行业、同专业集团化办学,形成职业教育领域教师交流培训机制,实现与京津地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确保80-9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新技术、新技能。

三、重视学前教育

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和保教质量。积极建设公办幼儿园,以资金、设施、教师等为重点,支持农村幼儿园建设,解决入园难问题。

第三十五章 实施创业就业扶持工程

一、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企业和个人利用或开发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社区。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发展互联网创业就业模式,推进电子商务领域创业就业。“十三五”期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6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

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实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完善职业培训机构建设,努力扩大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范围,提高职业培训能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在专业设置、设备设施、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与企业形成对接,培训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积极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推动完善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办法,提高就业稳定性和质量。

第三十六章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机制,提高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稳步提高社保待遇和水平。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换衔接办法。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设,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生育保险制度,建立统筹城乡、惠民高效、公平和谐的医疗保险模式。建立健全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现代工伤保险体系,实现工伤保险制度政策、缴费管理、基金管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和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的“六统一”。强化失业保险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强化社保基金监督,充分发挥基金监督对基金筹集、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的作用。加快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

二、构建社会福利和慈善救助体系

要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提升救助标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推进实施弱势群体救助工程,坚持把弱势群体救助作为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完善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提升敬老院服务管理水平,完善五保老人集中和分散供养的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五保老人分散供养“一份协议、一张存折、一名责任人、一份档案”的“四个一”工作标准。建立健全孤儿救助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孤儿救助工作“三个保障”(即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就业保障),对全市孤儿实行集中供养、分级就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健全经常性社会捐助体系,创建扶残助残爱心城市。

三、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

创新住房保障方式,逐步从实物保障为主向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重,扩大保障房供给。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危房改造。加快安居工程建设,充分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支持,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科学谋划棚改项目,优先安排棚户区规模大、困难群众多、住房条件差、安全隐患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推行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模式和棚改货币化安置。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提取、使用、监管机制。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政策覆盖范围,推进保障性住房政策向乡镇延伸,将符合条件的乡镇教师、医护人员、乡镇政府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向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延伸。

四、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

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健康养老事业,建设完善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托老中心。基本建成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标准化服务网络,实现“保基本,全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目标。提升霸州心境绿洲敬老院、霸州南孟镇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建设水平。支持京津有关机构在我市建设养老基地,开展跨地区购买养老服务试点,建立老人优待异地互认制度。

第三十七章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一、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积极推进廊坊四院二病区一期工程及二期工程,霸州市第二医院迁建工程,霸州市第三医院新建工程。增设特色突出、以社会举办为主的二级综合医院,鼓励建设以社会资本举办为主的传染病、妇儿等专科医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下沉,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难题。支持与环渤海省(区、市)三级医院建立协作医院和诊疗中心。积极引进京津医疗机构,实现与京津规划对接,通过建立附属医院、分院、诊疗中心,开设教学基地和实习基地等形式,积极争取与京津知名院校、医疗集团及大型医院合作,提高医院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落实北大三院引进工作,利用霸州第一医院长期与北京301等多家医疗机构的关系资源,做好承接平台建设,争取引进一两家北京外迁医疗机构落户霸州。

二、加强卫生急救体系

加强急救网络体系对接,推进紧急医疗救援一体化。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和应急救治体系建设,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救灾防病、医疗防疫分队,完善工作预案,确保全市无重大疫情爆发流行。通过政府公共投资、民间资本投资等多种手段加强急救体系建设,保证霸州东西市区有各有2-3家急救中心服务机构,大型医疗机构配备急救服务设施。

三、制定实施专项推进计划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落实城乡居民大病、常年服药慢性病大额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大力支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制定并实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推动全市精神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实施新的计划生育政策,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第三十八章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一、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研究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普查、整理和研究工作。制定《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普查、整理和研究工作。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基金,完善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健全传承机制。加强相关历史资料搜集、挖掘、整理、利用工作,形成以著史、修志、编鉴为主业,各项相关工作协调开展的工作格局,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不断提升霸州文化软实力。

二、打造文化体育品牌

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响文化创意、名人汇聚、时尚消费和商务休闲的城市文化体育品牌。利用霸州市剧院的基础,打造一批特色较浓、影响较大、水平较高的名剧、名曲、名著、名人,培育一批知名文化体育企业、文化体育旅游、文化体育产品,形成霸州文化体育产业,把深厚的文体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打造霸州书法翰墨之乡和戏曲之乡、胜芳灯会、王庄子古音乐等艺术聚集区。深度挖掘胜芳镇和信安镇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产业。整合文化资源,完善文化配套,建成全国性的文化博览基地、生态休闲基地、成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具备国际影响的文化名城。

三、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着力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不断完善我市示范园区(基地)评选机制,积极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示范园区基地。完善“月月唱大戏”、“数字影院”、“周末小剧场”“乒超联赛”、全国门球邀请赛等现有文化活动的辐射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引进新型文化产业项目落户霸州。

四、完善文体休闲设施

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着力完善市(县)乡村三级公共文体基础设施。坚持公共文体设施免费开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一批上档次、成规模、多层次的文体休闲设施,提升公共文体设施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全面实施体育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力争全市社区、村街公益性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抓好市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使群众性体育活动做到社会化、生活化、科学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到40%。加强公共体育场所建设,建设完成西市区体育场及东市区体育场、体育馆,打造京津冀城市群有影响力的体育城市。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下移,加大对乡镇、村街等基层的服务力度。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的标准化建设,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第三十九章 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一、维护社会治安

加强平安霸州建设,构建党政主导、社会共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有效应对新常态下、新业态中各类社会风险。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防止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推进智慧网格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健全法律援助体系,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全市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升网络安全保障和管理能力,建设安全、和谐、绿色互联网。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和调解工作,着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制信访,建立健全联合接访、市乡视频接访、市领导与群众定期直接交流、社会力量协助解决问题等工作制度,形成一整套体系完备、易于操作、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尽全力把群众的合法利益诉求依法解决好。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反恐防暴和反邪教工作,严防敌对势力暴恐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健全与周边省(区、市)公共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警务协作,合力打击跨区域犯罪活动、开展区域治安维稳。

二、保障安全生产

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严控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四项指标;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中;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党的思想宣传工作之中,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通过政府引导,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以重大危险源普查及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工程、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工程、交通运输治理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带动全市安全生产,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机制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信息体系、培训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全市安全生产步入持续稳定、状况良好的状态。

三、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

推动监管关口前移,建立全程可追溯制度,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大力推广“药安食美”智慧监管系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市、乡、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以市政府食安办、市食药监局等为一级监管网络,以乡镇食安办为二级监管网络,以村街食品安全协管员为三级监管网络。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配备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车和组建大型农贸市场检测实验室,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检验检测技术人才。

四、完善社会应急管理体制

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建设,增强社会动员能力,提高整体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环境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

五、实施消防公共安全保障

不断提升消防综合实力。推动《霸州市消防工作"十三五"规划》落实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的监管责任。扎实开展火灾风险评估,及时调整消防专项规划,并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立健全灭火与应急救援社会联动机制。积极开展大宣传、大培训活动,建立社会化的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机制。

此外,积极有效推进气象、地震、档案、人民防空、文物和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养老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十篇 完善社会治理,强化规划落实保障

实现未来五年发展目标,落实好“十三五”规划,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形成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

第四十章 建设服务型政府

积极推动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政府服务水平,规范依法行政,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对各类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深度清理,政府由事前审批转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负面清单管理。建立首问负责制,积极推行并联审批、联合审批和网上审批制度,完善部门协商办理机制。做好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衔接落实和监督检查工作,防止发生监管脱节,避免出现管理真空。

推动强镇扩权。结合胜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的原则,依法赋予中心镇相应经济类项目核准、备案权,增强中心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鼓励将非行政许可事项由市级有关部门直接交中心镇行使。行政许可事项由市级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章,通过委托方式由中心镇直接行使。

全面实施政务信息公开。完善政府决策项目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向全社会全面公布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加快建设政务信息数据中心,完善综合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切实打造阳光政府。

二、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实现电子政务一体化,整合公安、工商、民政、人社、计生、卫生等部门可共用信息,兼具自动生成监督、查询、统计、短信平台等众多功能,逐步实现投资者和居民网上办理事项。在各乡镇、社区设置代办点,帮助居民网上申报。推行电子营业执照,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

提高信息服务水平。根据宏观经济数据、产业发展动态、市场供需状况、质量管理状况等信息,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改进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和风险预警,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利用网站和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为企业提供服务,组织开展企业与金融机构融资对接、上下游企业合作对接等活动。

积极推进政府内部信息交换共享。打破信息部门分割,着力推动信息共享和整合。各部门已建、在建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共享。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凡不支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向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息的部门信息系统,一概不予审批或验收。

运用大数据评估政府服务绩效。综合利用政府和社会信息资源,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政府面向市场主体开展服务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估,对具体服务政策和措施进行专项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优化,提高政府服务有效性。

三、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健全决策透明制度,建立重大决策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和水平。重视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监督作用,积极发挥审查把关监督作用,为政府依法决策提供支持。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行政执法体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逐步推行行政执法绩效考核制度,科学合理设计考核指标体系。

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加强党内监督,健全各种监督措施,包括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廉政档案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健全行政问责制度体系。将服务问责与绩效评估、服务监察、政府审计相结合,逐渐实现服务问责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按照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一的要求,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规范行政问责主体及其权限,规范行政问责客体及其职责,明确责任种类及责任追究方式。

编制落实“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全市交通、生态、产业、基本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落实本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建立完善反映六大发展理念的指标体系。各乡镇(区、办)、市直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坚持全市“一盘棋”,认真谋划“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细化分解各年度任务目标,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第四十一章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积极推进“诚信霸州”建设,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形成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激发创业创新热情,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一、诚信政府建设

深化政务公开。重点推进决策透明、执行透明、结果透明,建立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与披露机制,定期向社会发布政府决策,营造公开行政、程序公正的诚信制度环境。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防止行政权力缺失和滥用。

开展诚信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公务员诚实守信教育,认清诚信建设形势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诚信建设内容纳入公务员培训计划,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政能力。

二、诚信企业建设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以企业注册登记事项为基础,以政府职能部门日常监管和司法(仲裁)机关执法而发生(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为重点,以企业自愿申报的信用信息为补充,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监督管理系统。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按照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企业征信评级工作。将企业法人信用信息作为企业诚信资质评价的参考指标。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融资授信、通报表彰等多种途径奖励守信企业。对失信企业通过执法机关加大查处力度进行行政性惩戒,通过严格执法、限制经营进行市场性惩戒,通过建立投诉举报、公示曝光机制进行社会性惩戒。

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将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相结合,以打造企业品牌为中心,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面参与的诚信文化建设氛围。大力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管理方法,鼓励企业争创廊坊市、河北省和国家质量管理奖。

三、诚信公民建设

加强公民诚信教育。开展多种形式诚信教育活动,形成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社区教育、大众教育的立体教育网络,普及诚信知识,树立良好诚信意识。

建立公民诚信档案。以公务员、教师、医生、律师、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等特殊资质人群为重点,以人口身份证信息为支撑,逐步整合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等基础信息,建立诚信档案,作为职业评价的参考指标。

第四十二章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构建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方式,依靠社会公众,动员社会力量,拓展社会协商,畅通表达渠道,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形成多元共治局面。

一、完善城乡居民自治制度

扩大基层群众自治权限。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赋予基层自治组织更多自治权限,逐步将公共设施修建、公益服务开展等涉及群众直接利益的公共事项纳入基层群众自治范畴。完善居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居民自治议题、项目形成机制和自下而上的居委会工作评价机制。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扩大村民参与,深化村务公开,建立以村民评议意见为重要权重的村委会工作考核机制。

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基层财务信息公开透明度。完善民主听证、事务公决制度,畅通群众了解信息、表达诉求的渠道,充分调动群众管理基层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实现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实施年度财务审计制度,完善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制度,切实解决基层财政混乱问题。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两委”履职承诺制,积极开展干部年度述职评议工作,最大限度调动群众民主监督积极性,完善基层民主监督体系。

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大力发展行业协会。重点发展科技创新类行业协会,鼓励协会为会员提供技术指导、信息指导和科技服务,充分发挥其在产业转型升级、节能环保、化解产能过剩、企业科技创新以及提质增效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加强行业协会自治能力建设、品牌建设,提高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建立健全保障行业协会参与协商民主建设的体制机制,提高协商的能力与水平。

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增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驱动力,建立社会组织发展激励机制,建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运行机制。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的程序,明确范围和项目、工作职责、操作程序、购买方式和评估方式。实现预算管理,强化契约管理,建立评估机制和规章,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项目进行资质审查、跟踪了解、社会绩效评估。

三、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方式

构建人民调解网络。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联动,挖掘民间资源,充分利用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规章等自治协议,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化解调处矛盾纠纷。

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引导群众以制度化方式表达诉求,注重主动疏导各类矛盾和纠纷,畅通网上信访、电话信访、微信微博信访等多种信访渠道,完善畅通有序、便捷高效的诉求表达方式。

完善信访制度。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网上受理信访制度、领导干部接访回访制度等。尝试设立巡回信访法庭,建立诉讼与信访分离、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司法程序的工作机制,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终结制度,有效解决重复上访、缠访和闹访问题。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