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

“十三五”期间我市环境卫生实现大幅提升
主城区208座公厕开放,342个公共机构完成分类垃圾桶配置

2021年03月02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王洋洋 字体:  

宜居的小区、整洁的街道、干净的路面……城市变靓、小区变美、街道变净,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走在洁净的道路上,呼吸着新鲜空气,是一种享受。”正在市区人民公园晨练的市民曹学民说。

城市环境卫生何以实现漂亮的转体?环卫体制改革功不可没。

2018年1月1日,在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下,市区道路清扫保洁职能完成由市级下沉至区级转变。保洁新模式的推行,实现了环境卫生管理与作业分离,较好解决了城区环卫保洁不到位、效率低等问题,在环卫保洁质量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塑造了整洁宜居的城市新形象。

“老业务”有了“新管家”。我市相关部门认真履行监管区级清扫保洁作业的重要职能,提出一系列检查考核举措,制定完善《廊坊市主城区市容环境卫生考核实施办法》,明确城区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八无五净”和“以克论净”;主次干道垃圾落地时间不超过5分钟;城中村环卫作业“八无一清”等标准具体作业标准,成立由30人组成的廊坊市主城区环境卫生考核领导小组开展巡查工作,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180个重点点位每天过“筛子”,确保“日督导、周通报、月考核、季考评、年总评”的精细化考核模式落实。

清晨5点半,环卫工人逯广秀准时在万达广场前的新华路“打卡”,开启清扫“循环”;2020年9月,廊坊开发区祥云道,环卫工人王英驾驶道路洗扫车缓慢行驶,尘土被扫起的同时,进行喷水抑尘,泥污随后被吸盘吸进污水箱;2020年10月,市区光明西道第十中学附近,路面养护车进行机械化作业,便道上,环卫工人用扫帚认真清扫路面……

作为清扫保洁的主体和责任人,市主城三区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清扫作业,“扫”出了美丽环境。目前,我市道路清扫保洁采取“水洗机扫+道路冲洗+人工保洁”的作业模式,主次干道全部由道路洗扫车进行清扫,小型道路养护车灵活作业,对非机动车和人行便道机扫清洗不到或路面残留污渍进行冲洗,再辅以人工作业,对人行便道、树坑、水箅子等位置进行清理、保洁,实现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全覆盖。

公厕是城市的“文明名片”。在光明西公厕(190号),佩戴“文明督导员”袖标的厕管员王芳华认真擦拭,不放过公厕内的每个角落。

“这个公厕人流量大,必须提高日常保洁频率,我们跟踪保洁、精细化保洁和每周两次全面清洁,为市民提供舒适卫生、优质便捷的如厕环境。”王芳华介绍。由最初的“十无八净”精细到“十无八净二通二完好”,再到2020年制定的28条精细化检查标准,提升公共卫生间服务品质。

大力实施“厕所革命”。2018年,以补齐数量不足为目标的“厕所革命”全面启动,经过连续3年努力,市区208座公厕正常开放,达到每平方公里规划建设4座公厕的标准,全部公厕提标至三级以上。建设过程中,突出“新理念、新技术”,引入第三卫生间概念,实行24小时开放服务,开发智慧公厕微信小程序和公厕APP软件,安装了皂液器、免费取纸机和感应消毒机等设施。

补齐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短板。2019年6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项目全部完成,项目包括增设3号炉和改造提升1号炉、2号炉工程,处理能力提升至1500吨/日,覆盖市区及广阳区、安次区、廊坊开发区全部农村。霸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于2019年9月投入使用,处理能力达到1200吨/日。目前,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各县(市)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50%以上。静脉产业园项目全力推进,该项目建成后可结束市区餐厨、粪便、医废等垃圾无终端处理设施的历史。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我市制定《廊坊市2020年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截至目前,市主城区342个公共机构全部完成分类垃圾桶配置。各区对照《河北省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达标标准》,已完成全部公共机构垃圾分类两轮以上督导检查,全市342个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部达标。市主城区65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全部完成分类垃圾桶、宣传栏等硬件设施配置。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