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

图片新闻

沃野平畴披锦绣——我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2020年09月25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马珉璐 通讯员 王树超 马树强 字体:  

图为香河县刘宋镇庆功台村万亩荷塘内,游客泛舟其中。记者 马珉璐 通讯员 张杰 摄

【 沃野良田生机勃勃,大棚内蔬果长势喜人,村庄环境洁净优美,乡村旅游人气十足,脱贫致富喜上眉梢……行走在廊坊的乡村田野,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三农”工作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部署、高位推动、强力投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取得明显成效。】

农业之变:由小变大 由弱变强

莲藕带来客商,荷花引来游客,增收之路更宽了。莲藕,如今成了香河县刘宋镇庆功台村的支柱产业。

刘宋镇庆功台村莲藕种植户丁宗宝从事莲藕种植已经十余年,今年种植莲藕40亩,亩产达到2000公斤。“种植的莲藕主要销往新发地、大洋路等北京各大批发市场。”丁宗宝介绍,他种植的莲藕品种多样,口感清甜,极受周边莲藕批发商的青睐。种莲藕虽然比种大田作物辛苦一些,但收入还不错,每亩收益超过3500元。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活,则全盘活。如何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产业兴旺是基础,是重点。

在固安,叫响“一村一品”,鼓励和引导村街发展壮大棚菜、花木、渔具、滤芯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家庭手工业和农村旅游业,实现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在三河,因村制宜建起了一批农家院,方兴未艾的乡村旅游,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壮大了农村经济,缩小了城乡差别。

……

近年来,我市坚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打造产品绿色、产出高效、产业融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着力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着力发展设施蔬菜、健康畜牧、林果花木、优质粮油等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了胡萝卜、甜瓜、番茄、黄瓜、葡萄等一批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省认定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区22个,形成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

——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特色产业综合效益。围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统筹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延伸特色产业链条,推动产加销游一体化发展,提高特色产业整体效益、溢价能力和市场影响力。两年来,全市认定并创建了3个省级、15个市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了永清胡萝卜、固安番茄、大厂牛羊肉3个省级“大而精”特色农业精品基地。认定了6家国家级、5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涌现了汇福粮油、福成五丰、康达畜禽等全国500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了廊坊远村、固安现代农业园区等1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53个市级园区,年经营收入达到65亿元,实现旅游收入14亿元。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廊”字号特色农产品竞争力。重点打造了安次甜瓜、永清葡萄、永清蔬菜、固安番茄四个区域公用品牌,全市建成1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华老字号、84个农业知名品牌,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2家,认证产品206个。

扭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廊坊农业走出了一条依托乡村、融入京津、三产同步、互促共赢的特色发展之路。

农村之变:由旧变新 由宜变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笔下美好的桃花源,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也是如今廊坊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走进文安县大柳河镇南庄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接通到了各家各户门口。“过去村里的道路是砖道,现在全部改为水泥路,村里还修了外环,我们出行更加方便了。”村民张达说,不光是改造了道路,连家里的自来水、下水道、墙体保温以及厕所等也都进行了改造。

路宽街平,绿树成荫,院落洁净……行走在廊坊大地,整洁的村容村貌几乎成为每个村庄的标配。

推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必须要打的硬仗。我市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先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决胜年和提升年活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改厕71万座,农村生活污水管控村庄1863个、治理村庄1199个,实现了垃圾治理PPP模式全域全覆盖。

我市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三年完成“四好农村路”1305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100%,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4G信号全覆盖。

绿树环抱着一个个乡村。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今年年底前全市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35%以上。

全市10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强势推进,实施项目168个,完成投资76.56亿元,已建成9个农村新型社区、32个现代农业园区、41个生态功能区,农村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高铁高速两侧满目绿荫,一大批人居环境整治标杆村涌现在廊坊大地上,成了全市乡村振兴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农民之变:由兼变专 由穷变富

9月1日,走进大城县南赵扶镇小李庄村詹品正木梳生产制造车间,各种珍贵木材原料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东西两侧,十几位工人坐在各自操作台忙碌着。老板詹品正介绍:“我们坚持纯手工打造,重视品牌质量,销售模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每年销售额可以达到三百多万元。”

梳子越做越精,日子越过越好。一名从事雕刻的工人说:“我在詹师傅这上班,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守着家门口,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今年,我市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农民增收,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90元,同比增长2.9%。

今年年初,安次区仇庄乡南辛庄村脱贫户何秀娟成为富智康精密电子(廊坊)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

何秀娟全家因病致贫,2018年底,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顺利脱贫。目前,何秀娟在富智康主要从事库房管理和器具分发工作,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疫情防控期间,本以为要在家再窝个把月才能复工挣钱,没想到政府优先组织贫困人员就业返工,真的非常高兴。”何秀娟说。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在去年年底全市1934户482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如期实现脱贫的基础上,坚持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让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上岗就业、创新创业等途径持续获得稳定收入。同时,健全完善防贫脱贫长效机制,持续抓好巩固提升,确保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

顶花带刺的黄瓜、红彤彤的西红柿、绿莹莹的青椒……9月4日一早,在永清县海英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园内,一筐筐新鲜的蔬菜装上北京蓝丰蔬菜配送有限公司的货车,准备运往北京各大蔬菜市场。

“合作社全部采用无人机防控,作为农户,我们的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过程更轻松,销路不愁,还能卖个高价,不仅能领工资,年底还有分红。”海英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胡玉芬说,以前自己种植,劳心费力还得自己找销路,现在省心了,收入高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果木、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整治力度,努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跨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眺望新未来。廊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徐徐展开,廊坊“三农”也将续写更加辉煌的明天。

浏览量: